隱身在台大農場之中,「磯永吉小屋」是一長排,由亞杉木(台灣杉)所搭建而成的日式木造屋,自1925年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至今已逾92個年頭。
暱稱為「磯小屋」的木造平房,是日籍農業專家磯永吉,在日治時期,為了種出家鄉口感的梗米,來進行田間試驗,並作為蓬萊米培育的場址。現在能在餐桌上享用到圓潤、Q軟的蓬萊米,就不得不感謝磯永吉的貢獻。
作為台灣稻米文化的源頭,歷經近一世紀的時間後,磯小屋幾乎完全保存原貌地留在原地,存留下不少當時的研究手稿及儀器。但其實磯小屋的保存過程並不順遂。隨著磯永吉教授於1957年離台,國民政府的去日本化氛圍下,磯小屋被塵封在台大一角五十年之久,乏人問津。
一直到14年前,現任台大農藝系技士的劉建甫,無意間發現這座原本堆放著各式農具的磯小屋內,竟然藏著上千件磯永吉所留下的珍貴文件,經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09年7月28日前往勘查確認資料後,才將磯小屋公告為市定古蹟。
日治時期木造平房樣式。
坐在廊道上,你會發現屋架屬於西洋式三角形屋架,木質骨幹支撐著土牆,懸山式屋頂上則覆蓋著瓦片。
建築內部隔間陳設因應農業試驗及教學需求,區分為數個作業室、田間準備室、攝影暗房、種子冷藏室等;建築前則設置有水稻種植槽及育苗平台,隨著不同時節造訪磯小屋,你甚至能觀察到不同種水稻生長樣態的差異。
存放著瓶瓶罐罐的各項米種。
自日治時期迄今,從早期台灣的農業發展基地,後期轉型成為種子培育室,磯小屋內存留了大量的農業研究器具、相關文獻書籍與木造家具,此外,一旁還有一罐罐不同品項的米種存樣。
磯永吉小屋或許沒有輝煌大氣的外觀,卻有著豐富的人文背景,靜靜述說台灣農業發展的過程,樸實但不凡,值得一訪。在前往磯小屋的路上,兩旁就是台大農場的田園,第一次走進來的人會很訝異在台北如此繁華的城市內,竟然還能有一處看得到田野風光的地方,讓你在忙亂之餘可以愜意的走在綠意之中。
臺北市基隆路4段42巷臺大農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