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名醫開講】似鐵鎚持續重擊肩膀「令和怪物」怎麼被夾了住

    2025-05-15 11:22 / 作者 葉文凌
    佐佐木朗希列傷兵,醫生評估出爐。美聯社
    當佐佐木朗希不顧國內質疑的聲音,以充滿爭議的方式進入大聯盟時,原先大家是充滿期待的。相信佐佐木朗希會以他堅強的實力打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但是,事實並沒有如大家期待的一般。反而是一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稍有進展,手上的球卻又被羅伯茲拿走,相信佐佐木朗希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酸甜苦辣俱足。

    總教練一定是以球團的最大利益和球員的健康為第一考量。球迷不必有過多的想像。畢竟明星球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牽動著無數粉絲的脆弱心情。媒體給出的傷勢是肩關節的"夾擊症候群"。眾多粉絲腦中閃出無數問號:這是什麼東西?以下為各位道來。

    運動名醫葉文凌教授。陳國偉攝


    如果說阿基裡斯腱是人體中的"阿信",膝關節是人體中最任重道遠的器官,那麼肩關節就是人體中最懂得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器官。關節指的是連結骨頭和骨頭的構造。肩關節的骨骼構造就是由肱骨的最上部分,和肩盂、肩峰、遠端鎖骨,一起構成一個功能組合。只是它們的形狀完全談不上密合,它們所謂可以兜在一起,完全是依賴軟組織結合。這些軟組織主要是肌肉、肌腱、關節囊、韌帶、唇盂。肩關節的特性是可以有大幅度的活動範圍。相對的,由骨骼構成的穩定性較差。

    所以一旦活動範圍較大,就必須由軟組織維持穩定性。但問題在於關節活動的時候,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空隙會改變,有些地方會變大,有些地方會變小。變大的地方軟組織會被拉開,變小的地方軟組織會被壓縮。問題是,有些軟組織是在骨頭之間,一旦骨骼和骨骼的間隙變小的時候,軟組織就會被骨頭夾在一起。就好像把手指頭放在桌上,然後用鐵錘狠狠的敲下去。光想像一下,就覺得頭頂發麻,腳底發冷。

    可是軟組織不會抗議,它只會默默地承受。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了了,種種症狀就會應運而生。以投手的動作而言,在投球的過程中,上臂會有過頭的動作,接著旋轉,然後上臂向前。這個過程中,肱骨頭基本上不會脫離肩盂,除了四周的肌肉之外,旋轉肌和肱二頭肌肌腱功不可沒。可是在過頭的動作時,肱骨和肩峰的空隙會變小,恰恰旋轉肌和肱二頭肌肌腱就位在此空間中。所以簡單地講,這兩位老兄今天被鐵錘敲打。投手的力量越大,球速越快,敲打得越兇。輕則"黑青",也就是組織會有發炎,瘀血。重則漸漸走向破裂和肌腱斷裂。

    其實預防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訓練肩關節的肌肉,改善柔軟度。當然競賽規則也必須要調整。現在的球類競賽多半會以選手的健康為考量,往往對選手的競賽時間會做不等程度的限制。主要考量也是希望運動選手不會因為長時間的過度使用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以夾擊症候群為例,長時間的發炎終究會造成疤痕組織的累積和組織的鈣化。結果就是肩關節活動度的下降,表現出來就是球速的下降和投球品質的不良。無論是對球員或球迷而言,這都是一種損失。如果沒有良好的規範和球團的保護,球員多半會選擇更強烈的訓練和不規範的治療。

    結果就是肩關節組織的永久損傷。最後就是永遠退出球場。在職業球場上,這樣的例子真是血淚斑斑、歷歷在目。所以我們說,羅伯茲將球由佐佐木朗希手中拿走時,雖然球迷不捨,但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長遠來看,對朗希和球迷都是有益的。我們期待在暫時蹲下之後,佐佐木朗希可以跳得更高,投得更好。(作者為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葉文凌教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