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08: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1985年8月回台,接任工研院第三任院長,他的美式管理風格在工研院造成很大的文化衝擊,有很多人水土不服,他甚至被貼上不尊重同仁、欠缺人和的標籤。而在張忠謀眼中的工研院,又是甚麼模樣?
2025-10-22 11:32
人工智慧(AI)與永續發展(ESG)兩大趨勢正快速重塑全球企業管理模式,台灣雲端人資系統領導品牌鋒形科技(Femas HR)協助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登上2025年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年會,成功發表以「AI 人資科技與ESG數據鏈結東南亞人才發展」為核心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10-21 17:27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最新量子容錯計算研究成果再傳捷報,近日發表的論文《Constant-Overhead Magic State Distillation》獲國際頂尖科學期刊 Nature Physics 接受,於9月16號正式刊登。Nature Physics 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國際頂尖期刊之一,能夠於該期刊發表代表研究成果在國際間獲得高度認可,並具有極高的學術與技術影響力。
2025-10-20 12:39
臺北醫學大學今(20)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發現,極端高溫或低溫都會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發病與死亡風險,在極端高溫環境下,女性患者更是高風險群。且值得注意的是,若以區域來看,亞洲族群更容易容到極端氣候影響。
2025-10-18 16:11
教育部近期鼓勵國立大學擴大碩士班招生25%名額,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今(10/18)日於校務會議後受訪表示,面對少子化與國際人才競爭,建議教育部修正《大學法》,推動「學碩一貫學程」,讓學生能以五年完成學士與碩士學位,有助招收境外生的同時兼顧我國學生職涯規劃。
2025-10-16 14:41
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3大地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研究團隊發現,深部斷層早在3年前就出現無震滑移的加速行為。陳卉瑄表示,未來若能持續監測無震滑移與中規模以上地震活動的交互作用與累積應力變化,將有助提升前兆辨識與短期預警能力,該項研究成果日前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10-14 15:13
保誠人壽與臺師大合作發表全台第一份由民間主導的《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白皮書揭示三大發現,氣候變遷、心血管疾病和社會結構的關聯性,急性心血管疾病就診與空氣污染相關,6~8月是心血管傑並高峰期,保誠也因應相關資料,開發具預警功能風險模型,來強化氣候變遷調適韌性。
2025-10-06 19:29
2025年諾貝爾獎第一個公布的獎項生醫獎揭曉,由美國與日本三名學者共同獲得,表彰他們在免疫系統如何自我管控調節的研究貢獻。
2025-10-06 17:09
夫妻沒生小孩,遺產竟要分小叔?針對民法第1223條「兄弟姊妹享有三分之一特留分」規定,台灣遺囑協會發起第二波公民連署,已獲6556人附議。法務近日回覆,已請學者研議,將推動相關修法作業。
2025-10-02 14:36
國衛院團隊分析,2020至2022年間34個國家的防疫表現與「超額死亡」之間的關係,發現疫情初期政府果斷採取嚴格防控措施,能帶來長期益處,有效降低傳播與死亡,亦指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在疫情期間往往是被忽視的族群,若常規醫療服務受到影響,將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