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大罷免,台灣公民運動奇蹟

2025-05-13 10:56
大罷免第二階段除了少數還在進行連署,大罷免36案有30件達到連署門檻順利送件,雖然其中可能有少數幾件最終無法通過查核而被剔除,但這種成果已遠遠超乎罷免起動之初的預期。更重要的是,這場大罷免運動在台灣公民運動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重要一頁。

昔日指標性社會運動 能量聚集中心議題

解嚴以來,台灣有幾次對重要政策甚至整個政治發展造成重大衝擊的社會運動,其中,野百合運動、反《刑法》一百條、白曉燕命案、白衫軍、太陽花運動等幾個最具代表性,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聲勢浩大的街頭抗爭,其中也曾引爆幾起激烈衝突,例如1991年的反《刑法》一百條抗爭。掀起1990年野百合運動和2014年太陽花運動的運動主體是學生;1997年白曉燕命案引發的幾場抗爭以及2013年白衫軍運動的中產階級特質較明顯,而後者也是台灣網路動員「快閃政治」代表,名義上「公民1985行動聯盟」是號召者,實際上卻有「阿拉伯之春」網路動員去中心化的特色。

上述台灣重要的社會抗爭都有共同模式:藉由在特定時空聚集大量人群來突顯某一個訴求主題。而在過程中可以看到參與的公民、社團自發組織起來運作,以維持運動於不墜,例如物資運補分配、組織宣講,或透過在抗爭現場組織公民會議凝具運動策略共識、充實訴求議題。不過這些運動都還是把資源、能量、論述匯集到一個中心點以撐起主要訴求,即使像白衫軍這樣的快閃運動也如此。

太陽花運動與過去台灣大型社會運動相同,都是藉由在特定時空聚集大量人群來突顯某一個訴求主題。資料照片


罷團去中心化不同以往 白領族居多並非邊緣人

如今的大罷免運動也有部分元素類似上述幾個指標性運動,但它有一些重要特質卻是之前運動所沒有的。雖然在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集人柯建銘倡議大罷免之前,各地方已有公民團體陸續針對選區立委展開罷免行動,但柯建銘倡議之後才讓大罷免成為全國聚焦議題。即使具有一個全國性共同訴求,但各地方公民團體卻自主性相當高、各自運作;即使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都支持大罷團,但並無法主導運動的方向與節奏。

不少投入各地方罷免運動的公民表示,自己受到在台北的立法院外的青鳥運動啟發,因此注意到在野黨如何在國會中恣意妄為、癱瘓政府、危及國安和主權;不過,他們在各地投入的罷免活動已經與青鳥運動或者青鳥的主要發動者「經民連」沒有直接關連,而經民連也沒有足夠能量去整合串聯各地罷團。

罷團以白領階級為主,並有高比例是女性。圖為罷免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團體與發言人阿美。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被連署罷免的基隆立委林沛祥稱:「罷團是社會邊緣人的集合體。」此言一出引起很多支持大罷免運動者反彈。林沛祥對罷團定性應是來自對上個世紀街頭抗爭的刻板印象。民進黨成立之初的街頭抗爭,的確有一群固定常客的社會邊緣性格較強,其中很多扮演「衝組」角色;相對的,大罷免運動的志工更像是白曉燕與白衫軍的參與者,中產階級特徵較明顯;罷免運動的參與者中女性比例相當高。

和白衫軍的白領參與者不同的是,參與大罷免的白領公民不只是被動參與,更是各地方組織、規畫、推動運動的主導力量。相當程度上他們較類似那些參與環保、生態保育運動的公民,也更符合「無大台」、「如水」的去中心化運動;過去在台灣沒有在同一時間、不同地區有這麼多公民自主結合成的團體分別在推動一個共同目標。這也絕非藍綠兩黨的基層組織有能力動員的──綠營地方經營沒有藍營久遠深廣,但藍營基層黨組織卻已老朽生鏽、黨員失聯離散,才會搞出一堆死人連署。

這回賣芒果乾不是別人 藍白行徑催出「藍伯伯」挺罷

環保、生態運動的政治性相對而言較不強烈,但大罷免的政治色彩卻很鮮明。蔡英文執政時期,藍營最愛嘲諷民進黨是靠販賣「芒果乾」(亡國感)來吸納選票、鞏固政權。大罷免運動能在各地風起雲湧「芒果乾」也居功厥偉。有意思的是,這次「芒果乾」不是民進黨政府在強力推銷,而藍白政客對北京過度諂媚、盲目刪預算與杯葛政策已罔顧國家安全,種種作為讓民眾亡國焦慮油然而生,進而主動支持大罷免。

運動中可以看到很多被稱為「藍伯伯」的外省籍銀髮族挺身支持,也有一些退役軍官站上肥皂箱、提醒民眾台灣面臨的國安危機,他們立場、論述迥異於綠營,但他們同樣擔心在藍白聯手癱瘓國安外交下,中共犯台已不再是危言聳聽;本身的軍事歷練讓他們在分析台海情勢時更具說服力。傳統綠營支持者是「抗中保台」,「藍伯伯」們則是「反共保台」,而他們都一起站在大罷免的旗幟下。

入黨40年的「正藍軍」國民黨員曾現身罷免藍委現場力挺。資料照片,取自攝徒日記Fun TV YT


這一場大罷免為台灣公民社會開展出比以前寬廣的空間,也吸引了更多以前沒有投入政治性運動的公民參與,也因此出現不同以往的抗爭論述。這個運動自主性很強,但藍綠陣營還是會陷於舊思維、想用藍綠對抗框架來駕馭這股新興民間力量。最明顯的例子是,檢方調查國民黨罷免連署造假,朱立倫等國民黨菁英都像膝蓋反射一般指控民進黨政府政治迫害,藉此向藍色選民拉警報。藍綠對抗升溫、最容易讓流離支持者歸隊,這有利於藍營在罷免第三階段投票、第四階段補選的動員。

藍白嚇到祭出收買政策 不敢再猖狂輾壓

大罷免展現的成績已讓藍白政客有所收斂,他們也學會了以增加國定假日方式討好選民,然後再甩鍋給民進黨政府當初搶走勞工7天假。藍白兩黨「還假於民」後又再恐嚇選民:如果大罷免成功、民進黨控制國會,又會修法把5天假要回去。在野黨還是很狡猾地沒告訴選民:其實比「一例一休」早一年立法院通過「單周40小時」,馬政府在資方壓力下,以「與公務員國定假日一致」為由、用行政命令為砍掉7天假期;一年後蔡政府推動「一例一休」政策,修《勞基法》讓砍假入法。 換言之砍7天假是藍綠共業。

不過至少大罷免二階成果有嚇到藍營,他們不再像本屆立院開議之初、彷彿拿到北京尚方寶劍般猖狂,在傅崐萁領軍下砍預算、修法都是直接輾壓過去,完全不用在乎選民觀感。如今,至少會用騙用哄用收買了!只是經過這場大罷免運動的歷練,公民也不會再那麼好唬弄了。

藍委羅智強(左起)、傅崐萁、王鴻薇罷免二階都已送件。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游騰傑

【大罷免翻轉記】從怕查水表到上街吶喊!2關鍵助轉折 反傅民意一舉噴發

從「石來運轉」廣場的一聲吶喊,到3.2萬份罷免連署書的送出,花蓮人正寫下歷史性的反抗篇章。面對傅崐萁盤根錯節的政治體系,一群沒有政黨背景的志工、老師與媽媽選擇挺身而出,揭開沉默花蓮的公民覺醒。

黃怡菁

【大罷免翻轉記】愈怕愈堅定!苗栗第一人扛住「黑」壓...癌腫瘤卻也悄悄長大

罷免35席藍委二階連署倒數時刻,幾個傳說中的艱困選區暴力恐嚇事件頻傳。其中深藍指標區永和,公認是「志工被嗆頻率高」的選區;而同樣是深藍鐵票區新店,反罷免民眾常對志工咆哮甚至動手,被戲稱「志工被打最多」的地方;山城苗栗,藍衣人拿球棒砸罷免宣傳車,連署的友善店家門前還被燒胎製造騷亂。

吳尚軒

【大罷免翻轉記】凌晨1點開會、6點起床顧孩 台中新手媽踏上「不流血的戰場」

大罷免延燒全台,原來是設計師的Connie在對中國的恐懼下挺身而出,號召罷免立委楊瓊瓔,儘管有另一半的支持,她仍得邊照顧孩子邊撐起罷免團隊,面對對手扎根30年的地方勢力、反對者的當面謾罵甚至肢體碰觸,以及熬夜到凌晨又要早起的作息,幾乎天天蠟燭兩頭燒,最終他們交出了2萬6000多份二階連署書,面對緊接而來的補件延長賽,她雖連嘆3聲「很累」但不害怕,喘口氣,還是繼續為愛撐下去。

吳尚軒

【大罷免翻轉記】無大台、紛爭不斷 菜鳥罷團靠這招撼動盧媽3子

從捷運事故到氣爆意外,台中市民的不滿在大罷免浪潮裡,直衝盧秀燕3名子弟兵,來自四面八方的「小白」志工紛紛組成罷免團隊,為家園出一口氣;然而,民怨要轉換成連署書困難重重,幅員遼闊、人手短缺又缺乏曝光下,每一次突圍策略卻又在內部屢屢引來質疑、矛盾,對外還有反對民眾的嗆聲、肢體衝突,針對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總計14.6萬份的連署書背後,又有多少成長血淚?

黃怡菁

【大罷免翻轉記】溫柔堅定本土魂!雙寶媽、菜籃族勇站第一線 用「女力護國」

長年以來女性被框架於家庭、照顧與工作場域,優先被迫處理柴米油鹽,公共事務擺在其次,易被視為「政治冷漠」群體,但這回全台35席藍委大罷免,站在前線的女性高達8成以上,為何這場行動多為女性主導?跟著《太報》走入第一線觀察。

吳尚軒

【大罷免翻轉記】立委銷聲、民眾閃躲 桃園義勇軍如何「捲贏」隱形之戰?

大罷免運動風起雲湧,桃園罷免呂玉玲、邱若華行動卻面對特殊考驗,立委行事低調下,許多選民認不得,罷團難以催票,但在地勢力的壓力依然存在,民眾不敢簽連署,甚至以死相逼要撤回連署,面對這場立委如隱形,民眾也怕被看見的隱形之戰,熱血公民組成的義勇軍要如何勝出?

顧爾德

顧爾德專欄:大罷免,台灣公民運動奇蹟

大罷免第二階段除了少數還在進行連署,大罷免36案有30件達到連署門檻順利送件,雖然其中可能有少數幾件最終無法通過查核而被剔除,但這種成果已遠遠超乎罷免起動之初的預期。更重要的是,這場大罷免運動在台灣公民運動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重要一頁。

黃怡菁

【大罷免翻轉記】百人拍片、千名作家相挺!影視藝文「破天荒」組最強空中戰隊

大罷免風潮席捲全台,藝文界也罕見地動起來,因著藍委陳玉珍嗆影視界「丟掉要飯的碗」犯眾怒,導演楊力州開第一槍發起Taiwan Action公民罷免影片計畫,文化界隨後跟上,作家朱宥勳、楊双子發動「台灣文學作家連署聲明」獲破千人參與,「筆桿接力,罷免到底」更破300篇來稿。藝文界何以成為這場罷免潮的另類空戰部隊?《太報》特別專訪Taiwan Action第10部作品導演朱詩倩與朱宥勳,一揭藝文界在這場公民運動的心路歷程。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