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08:00
《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增設的行人友善區、行人優先區於去年10月上路,上路屆滿一年,《太報》盤點全國施行情況,發現除了台北市較「積極」已有多處具體成果,其他縣市多仍停留在「紙上作業」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突破阻力,落實「以人為本」?
2025-11-17 08:10
零安樂死政策上路8年,TNVR成為控制遊蕩犬的主流措施,然而實務上,卻未必有辦法追查浪犬被回置的地點,相關人士指出,在居民抗議下,許多犬隻最後恐被棄置在河堤、山邊等地,進一步衍生其他困擾,而對此目前法規上是真空地帶,缺乏無罰則能規範執行者。
2025-11-17 08:00
浪犬攻擊事件層出不窮,社會上再掀禁止餵食呼聲,面對正反餵食者的激烈論戰,農業部僅表示,先禁止自然保護區餵食,其他地區是否禁餵仍待討論;然而,是否擴大禁餵是一回事,實務上來說,目前的禁餵區域,大多仍面對執法量能不足、人手疲於奔命的困境,比如陽明山國家公園,便直嘆要取締餵食簡直是「寡不敵眾」。
2025-11-13 08:00
生成式AI浪潮來襲後,人文科目受到更嚴峻挑戰,語言尤其首當其衝,然而目前不但教育部開始開發應用工具,過去分身乏術的國文老師們,也開始發現能透過AI個別化教學,從寫作指導到文本討論,都為國語文教育帶來新的契機,尤其學生容易依賴、照抄AI內容的情況下,如何讓更多教師能理解AI並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會是未來重要課題。
2025-11-10 08:20
主計總處統計,2024年我國非典型工作者80.4萬人,只有12.9%想改做「全時、正式工作」,15至24歲年輕人想轉正職比例更低約僅1萬人,其中,有一些年輕人是因為追求自主性,且薪資收入與正職差距不大,甚至更好,但也有許多是就業困難的弱勢青年,需要更多關注與資源協助。《太報》透過非典工作青年專題,深入探討現況制度問題及未來可努力的策略方向。
2025-11-10 08:15
從事非典型就業工作青年,想要在生活與工作間找到平衡,但從長遠來看,後續職涯發展、生活條件該怎麼規劃,才能實現自我、發展自我?
2025-11-10 08:10
非典勞動不受制於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看在外人眼裡「想做就做,想休息就躺平,」有高度的自由,還可以將人生志趣變現成金,成為許多青年追逐的潮流,但為什麼還是有人在正職工作與非典就業中不斷「來來回回」?若無視非典就業背後潛藏的血淋淋痛點,是否也落入變相剝削?
2025-11-10 08:05
非典型工作的內容五花八門,從超商打工、跑外送、臨時工到接案創作、演出都在這個範疇裡,儘管有不穩定、缺乏保障的隱憂,但反過來,亦有許多工作就是以非典型方式為主力,《太報》的「非典工作青年」系列專題,訪問第一線工作者經驗,談有人在其中如魚得水,或有人藉此機會重整人生。
2025-11-10 08:00
全台灣如今有19.8萬青年從事打工、兼職、自由業等非典型工作,其中有意願轉為正職者不到15%,他們不少是希望追求時間自由,或想追尋自我價值,然而實際上又有多少人真的如願以償?《太報》與關心青年的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合作,藉由訪問第一線的青年心路歷程,與相關專家、學者意見,呈現這條追求自由之路上的各種相貌。
2025-11-07 08:00
台灣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廚餘去化的危機問題也被引爆,鄰近韓國因為小菜(飯饌,BanChan)文化,原本每年廚餘量是以6至7%成長,比台灣更嚴重,這些年到底做了什麼制度變革,成為多家美國權威媒體或組織眼中的「世界模範生」?台灣又可從中借鏡學習什麼?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