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14:12
一歲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引發社會嘩然,在台北地院國民法官即將審理之際,此案同時涉及收出養、安置、托育及社工角色等議題,《太報》盤點事件爆發後這半年,政府做了什麼?發生了哪些改變?還有哪些須改進之處?
2024-09-14 16:48
少子化衝擊下,全台國小一年級新生預估未來5年將減少5萬人,對照目前已有56所小學停辦,教育界人士擔憂,接下來恐將迎來「廢校時代」,不僅是學生被迫轉學,也連帶影響地方發展,造成年輕父母離開故鄉,使得高齡化、人口外流越來越嚴重。然而,學校人數M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都市中超過2000人的大校不斷增加,小校為求生存,則發展遠距教學、特色課程,什麼才是學校最合適的規模,值得政府深思。
2024-09-06 15:49
推動淨零碳排,電動車發展是政府未來重要目標,但是電動車輛的市佔率為何一直無法提升?電動機車甚至不進反退?台灣地狹人稠,未來地下停車空間勢必會停放大量的電動車,但韓國與葡萄牙接連發生的停車場電動車嚴重火警,台灣必須正視現有停車空間的防災及避難設施,是否足夠防護遇到電動車鋰電池大火,否則不僅影響電動車推廣的淨零目標,恐怕還會付出公安的慘痛代價。
2024-08-29 17:10
位於花蓮的大漢技術學院通過核准將於明年停辦,此後宜蘭、花蓮、台東這一塊長達300公里的土地上,僅剩下2所有設立校本部的專科,民眾失去進修機會後,恐將導致教育斷層;另外,大漢技術學院自主停辦後,土地與師生安置卻引來不少批評,教育團體更質疑,私校自主的「彈性」反成為財團上下其手的「漏洞」。
2024-08-27 09:49
越來越多旅宿及餐飲店家因為缺工倒閉,醫療保健的人力不足警訊更可能使未來社會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不是危言聳聽。缺工絕對不只是人力短缺的表象,也與托育、長照、高房價等社會深層問題有關,《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公司進行「台灣缺工調查研究」,聆聽了解民眾的聲音,找出不同世代、不同產業的工作痛點及職涯規劃,理出台灣職場環境、工作型態可以改善的方向,政府及企業惟有正視缺工不是一時的問題,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戰略,才是企業甚至整個台灣社會,能否永續的關鍵。
2024-08-16 16:33
台灣自2010年代開始發展離岸風電,直到2017年引進歐洲離岸風電開發巨擘經驗,克服各項困難後,台灣海峽上終於看到風力發電機轉動。如今離岸風電邁向第3階段區塊開發,卻遇上全球開發成本飆漲的市場亂流,市場盛傳3-1期只剩下CIP的渢妙一期「還在喘氣」,其餘全都已按下暫停鍵。 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還被歐系開發商以造成不公平競爭一狀告上WTO,已落實投資的業者更擔憂,數千億元投資會否變成能源政策上的最大爛尾樓。《太報》記者透過實地出海採訪外海風場、運維中心及國產化供應鏈,帶領讀者了解我國離岸風電產業到底遭遇了哪些亂流。
2024-08-10 20:02
巴黎奧運告一段落,選手精采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若沒有好的基層,未來也難有好的選手;然而,其中有不少學校的體育班、校隊仍採土法煉鋼、體罰方式操練選手,有些明日之星或許因身心受創而放棄運動生涯。為了避免憾事,有識之士已開始做出改革,引進美國科學化訓練方式,規劃訓練課表,同時推動教練資格認證,期待改變發生。
2024-07-20 21:00
熱浪來襲,台灣傳出多起行人中暑路倒事件,國際間早已思維極端氣候下如何建置更安全舒適的人本交通環境,例如韓國設置行人停等紅燈遮陽棚,新加坡在地鐵、公車站打造有遮棚蓋子的連結人行道,反觀台灣唯一對策是縮短停等紅燈秒數仍以「車」為本,甚至重建施作人行空間,不斷砍伐行道樹,破壞自然遮陽蔽蔭的行走空間。
2024-07-12 14:21
台灣夏季越來越熱,學者研究更發現驚人的現象:雙北與桃園高溫地區竟開始串聯;在極端高溫下,弱勢族群因為被迫住在高溫處,或是因為吹冷氣的成本偏高,受害比一般人更嚴重。另外,外送員、工人、農夫、郵差等戶外工作者的工作環境日益嚴苛,雖然坊間已出現降溫「法寶」,但政府也應思考,如何從政策、都市規劃上幫助這些人。
2024-07-06 19:16
博愛座頻釀爭議,衛福部預告修法將之改名為「優先席」,適用對象從「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變為「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然而誰該「優先」的定義模糊,將造成更多困擾;加上缺乏扶手、不符人體工學等設計,也讓有需求者直呼不便。除了座位,大眾運輸系統的電梯也有類似狀況,政府不該只在名稱上做文章,而是建立民眾「優先」概念,協助更需要者,以減少衝突與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