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翻轉記】從怕查水表到上街吶喊!2關鍵助轉折 反傅民意一舉噴發

2025-05-14 08:00
「我真的沒想到二階會過。」送出3.2萬份罷免傅崐萁連署書的那天下午,幾位志工回到辦公室,坐在椅子上喘著氣,有人輕聲說出這句話。語氣中交織著難以置信,也帶著歷經硬仗後的平靜。

這場被視為不可能任務的罷免行動,將邁入第三階段。從5、6人聚集在「石來運轉」廣場討論罷免傅崐萁,到各縣市風起雲湧相互呼應,並演變成以罷傅為中心的反中抗爭,已集結逾120萬的公民;短短1年內,這批手無寸鐵的小老百姓,不僅撼動了傅崐萁逾20年的花蓮霸業,更撼動了整個世代。

罷免傅崐萁團隊「微光花蓮」2日赴花蓮縣選委會遞交第二階段3.2萬份連署書。微光花蓮提供


從石來運轉廣場出發 不被看好的行動開始萌芽

從街頭零星的連署攤位,到差點因格式錯誤功虧一簣;從龐大對手勢力壓境,到最後一天完成3.2萬份連署的壯舉,志工們終於得以在會議室裡,稍作喘息。

「初期真的不太順利。不管是資源、志工,還是行動協調,其實都非常吃力。」花蓮新世代青年聯盟志工「小鳥」回憶起這段歷程,語氣仍帶著一點疲憊。

一切始於2024年5月。傅崐萁自中國返台後,強勢推動所謂的「國會改革法案」,其中涵蓋擴權調查權與藐視國會罪等爭議條文。他甚至站上主席台、擺出勝利姿態,引發全台強烈反彈。而在東岸的花蓮,一場不喧嘩、卻極具象徵意義的抗議,悄悄於「石來運轉」廣場展開。

「我藐視國會!」百名花蓮民眾在廣場齊聲吶喊,那一刻,罷免的種子正式發芽。
在花蓮,去年有400人來到石來運轉噴水池抗議國會擴權法案,不乏年輕學生,並舉著「我在花蓮,藐視國會」等標語。游騰傑攝

小鳥回憶,當時只有5、6個人聚在廣場,一邊翻閱罷免韓國瑜、謝國樑的新聞,一邊討論罷免傅崐萁的可能。「就這幾個人,我們在『石來運轉』廣場,展開了翻轉傅氏王朝的篇章。現在說起來,真的覺得有趣又不可思議。」

但他也坦言,那時夥伴們焦慮又無力,因為依法還不能罷免傅崐萁,什麼也做不了,甚至不能提早連署,有些人因此選擇離開。行動初期,團隊人數流動頻繁,夥伴們內心也在恐懼與堅持之間拉扯。。

另一名匿名志工回憶,真正引爆民氣的,是0403花蓮大地震後,傅崐萁不顧災後重建,堅持赴中交流,「他說去要方艙,但現在方艙在哪裡?」那段時間,他們成立LINE社群,不到幾天就湧入800多人。「這說明傅崐萁早已累積大量民怨」,而這些民怨終有出口。

「石來運轉」行動結束後,連署尚未啟動,討論熱度雖有稍降,但這段緩衝期反而有利於運動內部沉澱與建構組織。志工說:「情緒不能一直燒,會疲乏。我們趁這段空窗期,開始在群組裡分工、盤點物資、設計志工組別。」為罷免傅崐萁行動,一步步打基礎。

「海戰」強力支援物資 「跳點」收集連署書

直到今年1月,罷免連署正式啟動,花蓮人終於能公開喊出「罷免傅崐萁」的口號,團隊士氣也隨之逐步凝聚。之前所討論的分組,包含陸戰、空戰以及物資組都一一上工,據地方人士透露,還有海戰,遊走在罷團與民間人士之間的,給予強大物資支援,如同航空母艦。只要當天搜集到的連署書,就「今日事今日畢」,當晚造冊完成。

然而,這場行動在中期之後開始面臨更大挑戰。志工坦言:「前期還可以靠連署站,但到後來光靠這些就不夠了。」

罷免第一階段如走鋼索,恐懼如影隨形。「大家都怕被查水表,真的,那時候很多人不敢太明目張膽。」志工小鳥回憶說,甚至有公務人員私下表達支持,但因身份限制無法簽名。團隊為了降低風險,採取「跳點」策略,每日公布未來兩日的行動連署站出沒地點,方便民眾簽署。許多人戴著安全帽就匆匆簽完,立刻跳上機車離開;也有人一次交來數十份連署書,說「我們這邊都簽好了。」

這些細節其實映照出:花蓮人對「查水表」的恐懼,絕非空穴來風。

第一階段連署書送交後不久,花蓮人內心的恐懼真的發生了。一名自稱縣府人員拿著連署書影本,到民眾家中查對資料。消息一傳回罷免群組,引發廣泛討論。所幸該民眾家中有監視器,留下了過程畫面。匿名志工直言,這樣的案例不只一件,可能其他民眾的家沒有裝上監視器,所以沒拍到,他也說「花蓮人除了怕被查水表,更怕被貼標籤。」
曾榮獲師鐸獎的退休教師葉春蓮怒嗆傅崐萁「通匪」。翻攝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臉書

怕貼標籤一度卡關 葉霸事件喚醒沉默者

地方人士指出,花蓮地廣人稀、人際關係緊密,幾乎天天都能遇見熟人。今天誰家被查水表,明天整條街都知道;誰簽了罷免書,也可能一輩子都被註記。這標籤的可怕之處,不僅僅「被記住」,也是在工作上、人際互動都會被「備註」。他壓低聲音說:「『花蓮王』、『花蓮國』,或許是花蓮人面對恐懼的自嘲。」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進入第二階段連署,但也逐漸陷入膠著,然命運似乎開始轉向,花蓮迎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折。曾獲師鐸獎的退休教師葉春蓮,在傅崐萁的政見說明會上,當眾怒斥他是「通匪」,隨即被強行架離現場。這場衝突迅速引爆全國媒體關注,也在花蓮地方社會激起強烈反響。向來沉默的花蓮大家族「魏家」,更罕見地公開力挺葉老師,使這起事件成為罷免運動的重要轉捩點。

「那件事喚醒很多原本沉默的花蓮人,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中間選民。」匿名志工說。第二階段連署中,團隊與在地店家合作設置定點連署站,並發展出「散步行動」與「挨家挨戶」兩種策略,進一步滲透社區與家庭網絡。

「散步」取代拜訪家戶 設層層關卡保密資料

但並非所有策略都能順利推進。「挨家挨戶後來被取消了,因為我們發現這樣會引發家庭矛盾。」志工坦言:「查水表的陰影還在,花蓮人還是怕。」團隊因此轉向更具彈性的「散步行動」,在社區自由行走,主動接觸尚未簽署的居民,搭配定點與行動連署站,形成互補效果。

為保護每位簽署者的安全,團隊訂下嚴格保密制度。所有郵寄的連署書,都在攝影監控下開封,確保過程無人干預;簽署資料亦存放於僅核心成員知曉的隱密地點,並設有監視器防範外洩。

這場行動的另一個關鍵時刻,是縣府民政處長明良臻因查水表爭議遭調查並羈押;這讓不少花蓮人頓時鼓起勇氣。小鳥說:「那之後,我覺得花蓮人真的比較敢說話了。」在網路社群的助力下,越來越多聲音開始浮出水面,不再只能默默吞下。

花蓮縣議長張峻親自向罷團遞交500份連署書。翻攝微光花蓮臉書


此時,地方政壇也出現鬆動。花蓮議長張峻與多位資深藍營地方人士公開支持罷免,為行動注入關鍵支持。「那是一件很棒的事!」小鳥感激地說,甚至有部分公務人員也在第二階段加入簽署行列。

據志工指出,張峻一人就帶來約1500份連署書,而清明連假期間,更蒐集到4千份,平日平均每日仍有1至2百份穩定湧入。他補充,雖然葉春蓮本人沒有加入團隊運作,但她無疑激起許多潛藏的反傅情緒;地方人士更透露,花蓮的魏家也在背後提供協助,雖不清楚實際份量,但反映「反傅」情緒在此刻,確實全面爆發。

傅崐萁20年綿密網絡 恰逢反傅系積成另股勢力

花蓮縣議員楊華美直言,花蓮人內心的恐懼,源自傅氏家族掌握縣政與區域立委等核心權力超過20年。地方資源分配、預算流向與政策走向,全數緊扣傅崐萁的政治體系。他長年依靠行政資源編織出綿密的政治網絡,任用的政務官多為酬庸性質、缺乏專業背景,「只需順從上意,不需創新,也不必為民服務」,導致地方發展停滯,與同為東部地區的台東形成強烈對比。

傅崐萁對組織動員的掌控亦令人咋舌。楊華美指出,他設置原民部落事務組長職位,發放津貼與背心,把原民文化中原本自發性的公共服務轉化為可控的政治資源;他也大力補助宮廟,補助金額甚至遠高於公部門既有規定;此外,他還設立客屬會與家長協會,滲透進各類社群與地方決策體系。

在議會層面,傅崐萁的操控手法同樣明顯。楊華美分析,他只需掌握17席議員,就能左右33席的議會過半門檻。2022年,他力挺僅連任一次的吳東昇角逐議長,引發資深議員反彈,他們改挺已四連任的張峻,最終張峻勝選,但這些反對傅系議長人選的議員隨即遭國民黨開除,轉而組成無黨籍聯盟,如今已成為議會最大政黨。楊華美總結道:「在花蓮,議會不是藍綠之分,而是『傅系』與『非傅系』的對決。」

種種現象,讓3.2萬人響應罷免傅崐萁的行動,顯得並非偶然。

民眾檢視立委傅崐萁在地方、中央的作為,決定簽署連署書。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政治作為踩到痛腳 年輕選民簽了「盼有轉圜」
 
在花蓮市場,一位新手媽媽分享了她的心聲。她有一次在做婦產科檢查時,無意中聽到隔壁病患談論立法院新聞,「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只聽到一句話:以後可能拿不到育兒津貼了」,她嚇了一跳,「什麼!沒有育兒津貼了?」她說,自己平時從不關心政治,但那一刻,她第一次開始擔心未來,「想著沒有津貼要怎麼辦?」

這位媽媽抱著3個月大的嬰兒,語氣焦急,「我不知道還能撐多久」。地震衝擊花蓮觀光,市場人潮驟減,收入不穩定,她感到壓力山大。「我到底要怎麼養小孩?」她說,是先生察覺她情緒異常,才知道她為了這件事煩惱已久。雖然先生安慰她「放心,我會想辦法」,但對方也只是上班族,她精打細算日常支出後,仍難以釋懷。

直到罷免團隊來到市場,她站在一旁聽,才知道這一切背後竟與傅崐萁有關。她說,從小就認得傅崐萁的臉,但從未真正了解他的影響力。如今親身感受到,她仍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她說:「我還是簽了,也許簽了,就有轉圜餘地了,我才能放心。」

花蓮縣議員楊華美設置罷免傅崐萁連署站。游騰傑攝


站上街頭高喊罷免 民主種子正式發芽

「現在走在街頭,大聲喊出『罷免傅崐萁』的民眾愈來愈多,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畫面!」楊華美說著。她強調,這場罷免不是政黨動員,而是花蓮地方民意的總爆發,是一場由各方自發組成的公民運動,不屬於任何特定組織。

傍晚時分,幾位媽媽志工收拾背包、準備去接孩子。有人輕聲問了一句:「那你覺得第三階段會過嗎?」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沒有人回答,但那句問號懸在空氣中,無聲卻沉重。

也許,結局仍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花蓮人已不再沉默。當他們選擇不再退讓、願意站出來擁抱未知,那一刻,民主的種子,便已在花蓮這塊土地上真正發芽。

這一次,花蓮人不僅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也書寫了屬於他們的歷史。花蓮人以堅定的公民力量,撼動了傅家長年的龐大勢力,為這片土地打開了一道裂縫,讓微光透進。
各方物資湧入,加水站旁貼起罷免傅崐萁的海報。游騰傑攝

游騰傑

【大罷免翻轉記】從怕查水表到上街吶喊!2關鍵助轉折 反傅民意一舉噴發

從「石來運轉」廣場的一聲吶喊,到3.2萬份罷免連署書的送出,花蓮人正寫下歷史性的反抗篇章。面對傅崐萁盤根錯節的政治體系,一群沒有政黨背景的志工、老師與媽媽選擇挺身而出,揭開沉默花蓮的公民覺醒。

黃怡菁

【大罷免翻轉記】愈怕愈堅定!苗栗第一人扛住「黑」壓...癌腫瘤卻也悄悄長大

罷免35席藍委二階連署倒數時刻,幾個傳說中的艱困選區暴力恐嚇事件頻傳。其中深藍指標區永和,公認是「志工被嗆頻率高」的選區;而同樣是深藍鐵票區新店,反罷免民眾常對志工咆哮甚至動手,被戲稱「志工被打最多」的地方;山城苗栗,藍衣人拿球棒砸罷免宣傳車,連署的友善店家門前還被燒胎製造騷亂。

吳尚軒

【大罷免翻轉記】凌晨1點開會、6點起床顧孩 台中新手媽踏上「不流血的戰場」

大罷免延燒全台,原來是設計師的Connie在對中國的恐懼下挺身而出,號召罷免立委楊瓊瓔,儘管有另一半的支持,她仍得邊照顧孩子邊撐起罷免團隊,面對對手扎根30年的地方勢力、反對者的當面謾罵甚至肢體碰觸,以及熬夜到凌晨又要早起的作息,幾乎天天蠟燭兩頭燒,最終他們交出了2萬6000多份二階連署書,面對緊接而來的補件延長賽,她雖連嘆3聲「很累」但不害怕,喘口氣,還是繼續為愛撐下去。

吳尚軒

【大罷免翻轉記】無大台、紛爭不斷 菜鳥罷團靠這招撼動盧媽3子

從捷運事故到氣爆意外,台中市民的不滿在大罷免浪潮裡,直衝盧秀燕3名子弟兵,來自四面八方的「小白」志工紛紛組成罷免團隊,為家園出一口氣;然而,民怨要轉換成連署書困難重重,幅員遼闊、人手短缺又缺乏曝光下,每一次突圍策略卻又在內部屢屢引來質疑、矛盾,對外還有反對民眾的嗆聲、肢體衝突,針對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總計14.6萬份的連署書背後,又有多少成長血淚?

黃怡菁

【大罷免翻轉記】溫柔堅定本土魂!雙寶媽、菜籃族勇站第一線 用「女力護國」

長年以來女性被框架於家庭、照顧與工作場域,優先被迫處理柴米油鹽,公共事務擺在其次,易被視為「政治冷漠」群體,但這回全台35席藍委大罷免,站在前線的女性高達8成以上,為何這場行動多為女性主導?跟著《太報》走入第一線觀察。

吳尚軒

【大罷免翻轉記】立委銷聲、民眾閃躲 桃園義勇軍如何「捲贏」隱形之戰?

大罷免運動風起雲湧,桃園罷免呂玉玲、邱若華行動卻面對特殊考驗,立委行事低調下,許多選民認不得,罷團難以催票,但在地勢力的壓力依然存在,民眾不敢簽連署,甚至以死相逼要撤回連署,面對這場立委如隱形,民眾也怕被看見的隱形之戰,熱血公民組成的義勇軍要如何勝出?

顧爾德

顧爾德專欄:大罷免,台灣公民運動奇蹟

大罷免第二階段除了少數還在進行連署,大罷免36案有30件達到連署門檻順利送件,雖然其中可能有少數幾件最終無法通過查核而被剔除,但這種成果已遠遠超乎罷免起動之初的預期。更重要的是,這場大罷免運動在台灣公民運動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重要一頁。

黃怡菁

【大罷免翻轉記】百人拍片、千名作家相挺!影視藝文「破天荒」組最強空中戰隊

大罷免風潮席捲全台,藝文界也罕見地動起來,因著藍委陳玉珍嗆影視界「丟掉要飯的碗」犯眾怒,導演楊力州開第一槍發起Taiwan Action公民罷免影片計畫,文化界隨後跟上,作家朱宥勳、楊双子發動「台灣文學作家連署聲明」獲破千人參與,「筆桿接力,罷免到底」更破300篇來稿。藝文界何以成為這場罷免潮的另類空戰部隊?《太報》特別專訪Taiwan Action第10部作品導演朱詩倩與朱宥勳,一揭藝文界在這場公民運動的心路歷程。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