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殯拆除2-1】台北缺商辦大樓還是殯儀館?一殯謝幕後兩大問題仍待解

2024-04-08 08:00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預計最快今年4月底開始拆除。陳品佑攝
有將近一甲子歲月的台北市第一殯儀館,位於市中心蛋黃區,被視為是台北市最大嫌惡設施,台北市政府預計最快今年4月下旬拆除,然而,一殯拆除後,周邊的殯葬一條街風貌是否會就此改變?二殯新大樓啟用後、真的能滿足逐年升高的殯葬需求,還是衍生周邊交通衝擊等更嚴重問題?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與建國北路交叉口的台北市第一殯儀館,1965年興建落成時,周邊都還是農田,比較荒蕪,但是經過多年,周圍已矗立一棟棟高樓,一殯因此被視為影響周邊地區發展的「罪人」,從陳水扁以降,歷屆台北市長當選人都將拆除遷移一殯作為重要政見,最後是前市長柯文哲在2022年編列6000萬元拆除預算,原訂2023年開拆,但因第二殯儀館整建施工期延宕而順延。

蔣萬安市府上任後,宣布一殯將在今年(2024)4月開拆,除了一殯最大廳的景行廳開放至4月18日供民眾申請使用,其他9個廳訂租服務都只到3月底,不過,原本市府排定是4月19日由市長蔣萬安參與法會後,4月20日展開拆除,但是因為二殯二期外面景觀區尚未完工,7日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宣布,一殯拆除時程將調整,等到二殯所有工程都取得使用執照才執行,為了使兩館服務量能順暢,決定延至6月再拆除。

一殯拆除再延期 北市殯葬處評估最慢11月底前拆完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陳智豪說,雖然確切的一殯拆除時程未定,但依照原先規劃,計拆工期是5個月,評估最慢會在11月底前拆完。一殯拆除後,將先做景觀綠化及停車場使用,後續再交由市府都發局做規劃。

從高處俯望,看出一殯與周邊環境的緊湊關係。陳品佑攝


事實上,台北市過去就有殯儀館搬家的案例。日治時期的葬儀堂也是位於現在同樣屬於蛋黃區的地方,就是現在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台北十四號、十五號公園,國民黨政府來台交由上海人錢宗範經營,改名為「極樂殯儀館」。

禮俗專家、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榮譽教授徐福全說,國民黨政府來台時,有大量從大陸來台人士沒有族親在台灣,且政府要員或是達官顯要過世需要有較大場地舉辦逝終大典,因此選在瑠公圳末梢沼澤公用地,也就是現在一殯現址興建。

徐福全說,起初都是有地位者在一殯景行廳舉辦喪事,例如前副總統陳誠、前監察院長于右任等,其他時間一殯都是門可羅雀,但是,隨著都市化,高樓大廈無法辦喪事,加上台灣人漸漸接受火葬等因素,在需求大增下,一殯變得一廳難求。

一殯的景行廳被稱為是台灣「殯儀館之母」,徐福全指這座由建築師趙楓設計的建物,白色牆面搭配綠色屋瓦,不僅有蓬勃生氣又不失莊嚴,台灣各地殯儀館都是依照其概念興建,從文化資產的角度,是有保存的價值。

景行廳不只是一殯最大,也是全台殯儀館模仿設計的參考。陳品佑攝


是房價低落禍首還是「乞丐趕廟公」?

第一殯儀館緊鄰中山區戶政、地政事務所和台北行天宮,與建國北路相隔就是佔地6.8公頃的榮星花園,還有捷運行天宮站,連接高速公路交流道也不用5分鐘路程,但是周邊房價一直受到一殯影響,中古每坪大樓房價與離一殯稍遠的地方,約有20萬元的價差。

一殯所在的中山區行政里里長鄭春華說,不只是房價受到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受到「歧視」,民眾買房貸款,一般可以貸到8成,「在一殯附近卻最多只能6成」。

住在行政里的陳小姐說,雖然一殯周邊道路很寬,但是只要遇到政商名流出殯,面對龐大陣仗,交通照塞不誤。最讓她害怕的是黑道大哥的喪禮,可能從告別式的前一天,就有兄弟不分晝夜在周邊站崗,抽菸、吃檳榔或喝酒就算了,整晚都不睡覺、講話又大聲,讓人根本無法入眠,她反問記者:「遇到這種情況,你敢投訴嗎?」

一殯周邊殯葬業與民生環境的關係緊湊。陳品佑攝


不過,有殯葬業者私下對記者抱怨:「說句不客氣的,當初要來這邊買房子的時候,就應該知道隔壁是殯儀館!」認為當初是一殯興建在先,周邊才開始蓋房子,要求拆除一殯就像是「乞丐趕廟公」。他不客氣的說,抗議最大聲的都是「投資客」,因為歷屆市長選舉候選人都開出拆一殯的政見,投資客是貪「逢低買進」,政治人物則是助長炒房的幫兇。

對於未來一殯拆除後,北市府尚未有長遠的具體規畫,但可能朝公共使用服務,但是鄭春華希望作為商辦大樓,認為一殯用地是「福地」,一定會有人願意購買,興建商辦大樓才能活絡當地發展,也算是給當地居民這些年與一殯為鄰的「補償」。

「台灣有缺商辦大樓嗎?還是缺少殯葬設施?」徐福全指出,一個都市每50萬人口就應該要有個殯儀館,以大台北加上基隆有將近700萬人,應該要有14座殯儀館,原本只有一殯、二殯、板橋及基隆4座,已經不敷使用,拆除一殯後,問題只會更加爆炸,擠壓到民眾使用禮廳的時間。

台北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朝輝說,一殯主要是提供台北市士林、北投、中山、大同、內湖等5個行政區的民眾喪葬需求,未來只剩二殯,對這些地區民眾並不方便。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將走入歷史


徐福全說,以前會將殯儀館視為嫌惡設施,是因為早期有陣頭,禮廳都是採西樂隊,有很吵的噪音問題,以及燒紙錢的空氣污染等問題,但這幾年禮俗已在改變,一殯也有規範不燒紙錢及夜晚噪音等限制,政治人物應該是要說服居民,而不是說拆就拆,造成更多的問題。

一殯拆除後,有兩個問題並未解決。一個是一殯現況周邊的殯葬一條街就會從此「消失」嗎?第二個是二殯周邊居民擔心的「爽到你艱苦到我」,原本遇到旺日已經難負荷的二殯周邊交通,是否會雪上加霜,還有二殯新增二期大樓後,真的能滿足民眾的殯葬需求嗎?

一殯拜飯處已經清空。陳品佑攝


問題一:立牌位、設靈堂需求 一殯周遭會館難處理

第一個問題跟台灣的治喪環境演進有關。殯葬達人「冬瓜」兒子、冬瓜行旅社長郭憲鴻(小冬瓜)說,早年台灣人治喪都是在家裡設置靈堂,因為鄰里間都互有交情,對於鄰居辦喪事、敲鑼打鼓都能夠接受,但隨著高樓大廈林立,鄰居間彼此不認識,因此轉往醫院太平間設置靈堂,後因業者抗議醫院壟斷禮儀公司生意,在立法「醫院與殯葬設施」分開,供家屬在告別式前放置牌位和「做七」的會館的需求大幅提升,才會開始在殯儀館周邊出現許多私人會館。

小冬瓜直言,現在不只是一殯周邊,所有殯儀館周邊的私人會館,全部都是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官方當然知道,但是不能處理,光是現有的殯葬設施都還無法滿足民眾需求,未來如果再減少喪家立牌位、設靈堂的需求,問題會更嚴重。

鄭春華認為,只要是合法經營,也沒有理由趕走業者,但對地方長遠發展,還是希望可以陸續搬離。

緊鄰一殯外位於民權東路上的殯葬業者。陳品佑攝


一殯周邊居民掛白布條反對殯葬業者進駐大樓。洪敏隆攝


不過,就算一殯周邊的100多家業者想要搬到二殯,實際也搬不過去。徐朝輝說,《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自治條例》規定,殯葬服務業只准許設置在部分商業區及保護區,另《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單獨設置靈堂、禮廳等需距離學校、醫院、幼兒園300公尺以上。

目前二殯附近多為住宅區,附近現存、違反土地分區管理規定的業者,都是2015年5月前登記,市府才准許繼續經營。因此一殯周邊業者想要搬去二殯,難度很大。

陳智豪說,目前一殯周邊的殯儀會館,都是符合《殯葬管理條例》等規定,若要在二殯周邊設立公司是可以,可是無法興設會館。殯葬處目前規劃是在二殯周邊盡量找公有空間興建禮儀大樓,讓一殯及二殯周邊業者都能進駐,但找到空間還要跟在地居民溝通,還要花很長時間討論才能定案。

台北市一殯VS二殯二期


問題二:爽到你艱苦到我?二殯交通難解

另一個問題是,台北市殯儀館從二處變成一處,今年過完農曆年後,一殯開始降載,二殯二期大樓的禮廳陸續使用,小冬瓜遇到民眾抱怨最多的情況是,儀式都要開始了,家屬和師父還在排隊等停車位的狀況。狹小的腹地要容納一整個大台北的死亡人口,而且死亡人口還在逐年攀升,他想問「擁擠、雜亂這樣的治喪品質,真的是大家期待的?」

陳智豪認為,二殯二期禮廳總共增加17廳,連同一期共有28廳,比原有一殯加二殯的禮廳還多,目前已經開放23個廳,二期的景行樓禮廳在5日內都有空檔,未來全部開放應可滿足所有市民要申用禮廳的需求。

陳智豪說,停車部分雖然旺日進停車場找到停車位需要等一點時間,但會安排以禮廳交錯等方式降低衝突,並且開設停車接駁專線,民眾可以停到基隆路台大癌醫中心或台科大停車場,再搭接駁車約10分鐘可到二殯,藉此舒緩停車需求,且懷恩專線從原本4線再增加古亭站1線,讓捷運中和新盧線不用轉乘到公館搭接駁車。

二殯新大樓及景觀區。陳品佑攝


二殯旁的辛亥路路幅小,很難負荷消化龐大交通流量。陳品佑攝


市府雖有新設從二殯離開的替代聯外道路,但是使用率並不高。洪敏隆攝


二殯遇到旺日,停車位是一位難求。洪敏隆攝


二殯沒有捷運到達,大眾運輸只能仰賴懷恩專車。洪敏隆攝


台北市也為了解決二殯車輛進出動線,原本二線道的辛亥路是二殯進出唯一交通動線,往年只要遇上治喪「好日子」就會交通堵塞,現在開闢一條聯外道路,從辛亥3路284巷沿三山善社、長興淨水廠,至基隆路3段155巷銜接至芳蘭路,希望離開二殯的車流可以走聯外道路,減輕辛亥路的交通負荷,但記者實地察看,多數車輛駕駛離開二殯,仍習慣走辛亥路的迴轉道進入台北市區,對於改善辛亥路交通幫助有限。

文山區興昌里長吳融昊無奈地說,市府決策是「關一殯,擴大二殯使用量」,總不能拉白布條抗議要求二殯也要遷走,搬到荒郊野外,只希望當初北市府官員拍胸脯保證不會加重交通負荷的承諾不要跳票,現在觀察原本最擔心的就是所有車流仍擠在辛亥路迴轉的情況沒有改善,市府要想辦法宣導及引導車流,不要讓當地民眾成為最大受害者。

有網友在小冬瓜的臉書貼文留言「剛剛參加二殯的親人喪禮,遺族才剛到門口答謝,會場已經在拆除布置,台灣已是超高齡社會,面對殯葬設施需求是『又快又急』」。

一殯該有落日條款 二殯先過壓力測試

小冬瓜說,從實務來看,二殯二期最大可容納300人多的甲廳都還沒開放,問題就已浮現,未來恐怕會更加嚴峻,他認為當初一殯拆除期程太過草率,二殯應該要先做壓力測試,也就是所有禮廳全開,「生意」最好的時候測,也就是每年9月到隔年2月(尤其是寒流期間),等到二殯通過壓力測試,才是一殯退場的合理時機,他無奈問,站在維護大多數公眾權益的角度,「現在又沒有選舉需要剪綵,北市府這麼急拆一殯是為什麼?」

徐朝輝認為,二殯最大問題是停車位不夠,應該多蓋立體停車場,卻搞個景觀區,市府說是為了給參加告別式的民眾「療癒」說法很奇怪,希望能再研議如何再增加停車空間。

二殯新大樓的拜飯區。陳品佑攝


業者呼籲二殯要先通過壓力測試。陳品佑攝


此外,徐朝輝也呼籲,一殯不要一次都拆掉,訂定個「落日條款」,以半年或1年為目標期程,逐步只保留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到全部拆除,有個緩衝期讓二殯的問題都能逐步改善,才能將衝擊降至最低。

一殯的消失,從都市景觀及在地經濟發展來看,雖然有正向幫助,但是民眾對於殯葬的需求,恐怕隨著一殯消失後而更加迫切,政府應好好思考該如何消化與承接。

洪敏隆

【一殯拆除2-1】台北缺商辦大樓還是殯儀館?一殯謝幕後兩大問題仍待解

2024-04-08 08:00

有將近一甲子歲月的台北市第一殯儀館,位於市中心蛋黃區,被視為是台北市最大嫌惡設施,台北市政府預計最快今年4月下旬拆除,然而,一殯拆除後,周邊的殯葬一條街風貌是否會就此改變?二殯新大樓啟用後、真的能滿足逐年升高的殯葬需求,還是衍生周邊交通衝擊等更嚴重問題?

洪敏隆

【一殯拆除2-2】殯葬設施跟不上逐年增加的死亡數 已成「人生終章」新難題

2024-04-08 08:00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將拆除,同樣位於市區繁華區的新北市立殯儀館(板橋殯儀館),究竟是要改建還是遷移,爭論將近20年仍未休。隨著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死亡率逐年攀升,殯葬設施的需求也將逐年增加,然而,不論是設置殯儀館或火化場,在台灣各地都被民眾視為嫌惡設施抗爭而無疾而終,在安居與安葬間的角力,也成了「人生終章」的另一個難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