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學費有助招生?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今(18日)於台灣舉行新書發表會,指出台灣高等教育受限於經費,教師薪資和國外相比有落差,要提升教育更該注重經費,他甚至喊話,如果調漲2成學費,可以幫教授加薪5成,反而會更有助於招生,也能夠避免該大學因少子化而退場。
郭位出生於台灣,1972年從清華大學取得核子工程學士後,赴美攻讀博士,而後任教於德州農工大學、田納西大學,再於2008年獲聘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並將於今年(2022)5月卸任;他近來將對中港台教育界的觀察與反思,集結為著作《高等教育的心盲》,今日在台灣舉辦新書發表會,並與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對談。
郭位表示,他認為美國的大學是世界最進步,而所謂進步的定義,就是學生獲得學位時,跟他擁有的學識之間有多少落差,落差越小代表越進步,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小的,而中港台的落差都比較大,相對於此,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從心出發對待高等教育。
郭位從觀察指出,東方社會習慣把學費壓低,結果就是大學受限於經費,購置設備、招聘人才不容易,尤其台灣教授薪資跟國外有巨大落差,原因也是經費,中國北京、清華大學一年經費是3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326億元),台灣前十名大學的經費相加才和他們差不多,他認為要提升教育的話,更該注重經費,也該給老師更多的優待,讓他們可以教好學生,最後獲益的會是整個社會。
從學費議題出發,郭位更呼籲,如果調漲2成學費,幫教授加薪5成並提升教研,反而會更有助於招生,也能避免該大學因少子化而退場,但他也認為,台灣的大學過多,其實許多學校都該退場。
對於近來蔚為話題的人工智慧會給教育造成什麼影響?郭位則指出,美國的大學跟中港台相較下有個不同之處,像麻省理工學院所有的科系,名字百年來幾乎不變,但教學內容不斷改變,然而中港台的科系名稱常常改變,一有新的熱潮出現就會改名,對此他喊話,「拜託不要成立AI系」,大家常在名詞上耗費許多心力, 結果反倒是後患無窮。
曾志朗則提到,現在大學提倡通識教育,希望訓練學生成為通才,但如果沒有夠專業的人來教通識課,最後結果就是很多課程變成「營養學分」,強調對通識教育其實要從更高層次來思考;郭位則指出,大部分學生其實不適合成為通才,反而需要專才教育,企業需要的也是這樣人才,「最重要是因材施教,而不是非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