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莫羽静專欄|實體三倍券「消失的梅花浮水印」為何引來罵聲?

    2020-07-22 17:12 / 作者 洪采姍

    振興三倍券發放,已經滿一週,各式不同的批評聲浪已經浮現,也有人開始拿馬英九版的消費券做對比,這些批評真的是振興三倍券的缺失,還是只是為罵而罵的政治鬥爭?






    筆者將以一系列的三倍券相關文章來探討,哪些屬於振興三倍券實質意義上的缺失,哪些又是政敵為罵而罵,甚至是以假新聞做政治鬥爭的惡質行徑,本篇將聊聊此次實體振興三倍券在使用者體驗上的缺失,還有部分店家的拒收,真的可以歸責於三倍券嗎?

    三倍券梅花浮水印引發爭議。

    消失的梅花浮水印

    屏東一間雜貨店在網路上公布監視器內容,表示自己差點收到沒有浮水印的假三倍券,事後警方調閱相關監視器,並約談當事人後,確認所持有的三倍券都是當天才領取,並非偽造的三倍券,事後經濟部才緊急宣導,有部分三倍券屬於沒有浮水印的狀況。



    筆者向從事印刷廠員工確認後得知,此次三倍券使用的是真鈔級別防偽,變色油墨和防偽浮凸印刷等設計,一般印刷廠極難複製,浮水印與螢光纖維絲則是與印刷用的紙張一體成形,這種紙張是平時印刷支票使用的紙張,根據浮水印圖案就可以得知是哪家印刷廠承製,梅花浮水印則是中央印刷廠專用,可能是為了節省經費,才使用並非特規、針對三倍券製作的紙張,三倍券的大小也與支票不同,才導致浮水印的位置不固定,甚至有可能出現罕見的無浮水印狀況。



    從經濟部防偽宣導影片也可以得知,經濟部早有發現,梅花浮水印有不固定的情況,甚至有些僅有半截梅花,卻沒有提及可能有整張無梅花浮水印,另外從各電視台的防偽宣導來看,大多數電視台都略過梅花浮水印的部分,從這兩點來看,筆者認為這明確是承辦單位不夠仔細造成的疏失這顯而易見是可以事先預防的狀況。

    不完整的使用者體驗

    三倍券的使用性質與鈔票相近,又使用雷同的防偽機制,目的是為了透過民眾以往的「使用者體驗」,來減少民眾對新事物的不安與不確定性,對於強化流通使用性來說,是很重要的做法。



    民眾對於鈔票的「使用者體驗」,主要著重在幾個部分:



    1.紙質上的浮雕凹凸

    2.變色油墨與面額浮水印

    3.空白處的浮水印



    經濟部防衛宣傳影片的宣導口號「摸一摸、轉一轉、看一看」,顯然就是想利用以往的使用者體驗,來降低宣傳防偽的難度,由於浮水印不固定,甚至有半截的情況,才以背面「正反套印一致」的這個功能來代替,不料卻因為浮水印的宣傳缺失,反而導致與民眾以往使用者體驗不同,造成了誤解,甚至導致許多攤販第一時間的拒收,稍嫌遺憾。

    經濟部判定三倍券真偽的宣傳文宣。(圖片來源/經濟部臉書)

    新事物的施行,本來就會有一定程度的磨合與部分民眾拒絕學習,過去台灣第一次發行千元鈔票時,也是有許多攤商店家拒收,一直到發行幾年後才逐漸全面接受,每次進行防偽升級的換鈔,也都會出現類似的情境,在2,000元、200元、20元發行將近20年的現今,仍然會有遭遇店家拒收的窘境。



    因此筆者認為,流通期間僅有半年左右,屬於短期流通的振興三倍券,只要有80%左右的實體店家能夠通貨使用即可,過度追求完美則屬於苛求了,未來如有相似的政策,應輔導攤商提高數位支付使用率,並提高數位三倍券的優惠,才能真正降低流通障礙。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