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打包不是小氣,是惜食愛地球!

    2018-08-14 00:00 / 作者 鬆搗菜菜子

    看完上集充滿人情味的辦桌,緊接著要談的,當然是在台灣各大辦桌、宴席場合常見的標誌性飲食文化:打包。



    一提到打包,你會想到什麼?偶爾會冒出的這句「請問這些還有人要吃嗎?」,還是將剩餘食物層層包起的透明塑膠袋,抑或那些加熱後再次食用的菜尾滋味?對你而言,打包行為是種節儉美德或是貪小便宜? 



    事實上,打包關乎的不只是口腹之慾,若能養成對的打包習慣,對地球生態能有更深遠的影響。

    剩食問題浮現 打包成解決之道

    在環保意識高漲的現今,人人高喊減塑、節能,卻忽略了生活中最基本的環節──飲食。你曾注意過自己一天三餐之中,或是在一場熱鬧非凡的喜宴、聚餐後,餐桌上的碗盤上,還躺著多少依然美味、卻略顯孤寂的菜餚們呢?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人人都知道,能夠實踐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根據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徐世勳研究團隊在2017年的一場惜食論壇中指出,在2007至2013年之間,台灣年均糧食耗損量為359萬公噸,且有五成的食物浪費是集中在餐廳及消費者端,平均下來,每個台灣人每天大約會浪費一個便當的食物。



    剩食問題其實不只發生在台灣,且近年來世界各國也紛紛提出對策,例如法國強制規定特定餐廳提供打包服務;義大利也通過打擊剩食法案,將過去被稱為「狗狗袋」(Doggy Bag)的打包包裝盒,改稱為「家庭袋」(Family Bag),試圖提倡打包風氣。



    現在,你還怕打包剩食,會被說是小氣嗎?

    愛地球 努力不能只做一半

    打包文化固然好,其中卻有一項細節是長久以來被詬病的,那就是用「塑膠袋」打包。姑且不論那些塑膠袋垃圾將流向何處,會為地球生態造成多大傷害,光是碰觸到高溫、油及酸,可能溶出的有害物質,就可能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既然過去你能養成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杯子、吸管,何不更往前一步,備好環保容器以備不時之需?若嫌保鮮盒過度笨重、攜帶不便,想要帥氣俐落地打包也非難事,市面上早已有許多設計輕巧、使用便利的環保食物袋。



    愛地球很簡單,一起來發揚台灣這份愛物惜福的打包文化,並養成對的打包習慣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鬆搗菜菜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