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度靠氧氣筒維生!她感念器捐者大愛:沒有您,無法擁有第二次生命

    2025-08-18 14:08 / 作者 游騰傑
    衛福部長邱泰源與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於「分享愛‧讓生命連線」活動現場,共同呼籲更多民眾加入線上簽署行列,延續等待移植患者的生命希望。游騰傑攝
    台灣仍有逾1萬人等待器官捐贈,每天平均有3.3人因等不到器官而離世。為延續更多生命,衛福部與林口長庚醫院持續推廣器官捐贈觀念,並於今(18)日舉辦推廣器捐線上簽署記者會。出席記者會黃恩芹女士因罹患肺部纖維化,一度需靠氧氣筒維生,致詞時感念素昧平生捐贈者大愛「如果沒有您大愛無私的捐贈,我將無法擁有第二次的生命」。


    依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台灣目前仍有超過1萬人正迫切等待接受器官捐贈,每天平均有3.3人也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離世,生命因此斷線。為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衛福部及林口長庚醫院長期推廣器官捐贈觀念,透過各種宣導喚起更多民眾的認同與支持。

    林口長庚醫院今上午舉辦「分享愛‧讓生命連線~器官捐贈簽署宣誓活動」,邀請衛福部長邱泰源與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共同登高一呼,呼籲更多民眾加入線上簽署行列,讓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延續生命與希望。

    陳建宗指出,林口長庚醫院配合政府政策,全力宣導器官捐贈,並且發展移植醫學,2024年共協助31名病人完成大愛捐贈,完成113例大愛移植,讓眾多病人與家庭獲得重生與圓滿。憑藉著這些努力,林口長庚醫院於2024年榮獲全國器官捐贈宣導月優良響應機構獎、健保卡器捐意願註記北區醫學中心第二名,以及第一類器官捐贈全國排名第二,為延續生命的愛心行動盡一份心力。


    邱泰源致詞表示器官捐贈是愛與希望的延續,更是生命善終的崇高選擇。感謝捐贈者的無私,讓愛與希望得以延續,為無數病患點亮了重生的曙光,特向所有在生命最後一刻,仍願意選擇成就他人生命的捐贈者與家屬,致上最深切的敬意與感謝。

    邱泰源指出,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衛福部已推動線上簽署服務,讓民眾可透過「身分驗證」直接完成器官捐贈同意或撤回,以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等項目,並完成健保卡註記,兼顧快速、便利與環保,鼓勵更多年輕族群與數位世代參與器官捐贈行列,「因為你的分享與簽署,將有機會讓需要的人重新連線」。


    肺臟受贈者黃恩芹女士出席分享她的故事,她說自己向來健康,卻在2023年出現咳嗽及呼吸喘的症狀,經長庚醫院檢查後診斷為俗稱「菜瓜布肺」的肺部纖維化,病情在短短一個月內迅速惡化到需靠氧氣筒維生。接到移植通知時百感交集,術後歷經復健,從臥床到站立、從慢走到踩腳踏車,這一路不輕鬆,支撐她的就是不辜負捐贈者的大愛信念。如今她能再次大口呼吸,她想對那位素昧平生的天使表達由衷的感謝,「如果沒有您大愛無私的捐贈,我將無法擁有第二次的生命」。


    陳建宗帶領長庚移植團隊、安寧團隊、護理部等同仁,在邱泰源的見證下,共同宣誓推廣器捐線上簽署。陳建宗強調,「每一位捐贈者,都是幫助他人重生的英雄。」林口長庚期盼凝聚更多力量,讓愛不間斷地傳遞,讓更多生命因您而再度綻放。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