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反對驗光師改名!眼科學會:更名不是國際地位的關鍵

2025-01-06 17:33 / 作者 游騰傑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今(6)日重申國人健康需以專業嚴謹的制度為核心,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視力健康更應受到高規格的專業診斷與醫療保護。醫學會同時呼籲社會各界重視醫療體系的專業,確保國人眼睛健康不因模糊的職責界定而受損。游騰傑攝
針對驗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6)日上街抗議要求正名英譯、開放15歲以下驗光權,對此,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秘書長侯鈞賀強調完全沒有拒絕「驗光師」英譯改名,改名不要涉及法律所規定的治療、診斷都可以討論,亦表示英譯更名不是國際地位的關鍵。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今重申國人健康需以專業嚴謹的制度為核心,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視力健康更應受到高規格的專業診斷與醫療保護。醫學會同時呼籲社會各界重視醫療體系的專業,確保國人眼睛健康不因模糊的職責界定而受損。

眼科醫學會秘書長侯鈞賀強調完全沒有拒絕「驗光師」英譯改名,也指出改名不要涉及法律所規定的治療、診斷都可以討論,亦表示英譯更名不是國際地位的關鍵,「我們去跟人家簽MOU,我們上面是寫台灣眼科醫學會,人家也不會說你的名稱是ROC,為什麼你用臺灣,人家也不會去care這件事情」。


台灣作為醫療水準世界前列的國家,在國民健康的守護上以嚴謹專科醫療專業著稱,眼科醫學會強調,兒童視力健康更需要高度專業的診斷與治療支持。醫學會指出,兒童視力發展的複雜性不僅限於屈光度數問題,兒童時期更是視覺功能發育的關鍵階段,視覺異常可能源於眼球或大腦、甚至是全身系統性的疾病,若問題未及早發現和治療,可能導致弱視及終生的視覺功能缺損。

醫學會強調,稚齡兒童的驗光與視力檢查跟成人有顯著不同,常需使用特殊的檢查技術和儀器,需要觀察評估各年齡階段兒童的視覺反應與功能表現,兒童及青少年的睫狀肌調節能力極強,容易導致假性近視的驗光誤差,檢查時需要使用散瞳劑,這是國際眼科學界公認的唯一標準方法。散瞳劑可暫時放鬆兒童的睫狀肌,排除假性近視的影響,確保驗光結果的準確性。然而,散瞳劑的使用需由具備完整醫學背景的專科醫師執行,並考慮兒童個別健康狀況,包含藥物的劑量、使用頻率和潛在副作用等,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若不經散瞳即進行驗光,將可能導致錯誤度數的眼鏡配置,不僅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會加重視力損害。

醫學會指出,台灣是全球近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兒童近視率居高不下。近視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是造成多種眼疾的重要因素。研究顯示,近視每增加100度,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及白內障等眼疾的風險大幅提升。醫學會強調,近視是一種需要長期監控和多面向治療的慢性疾病,無法僅透過簡單的驗光配鏡解決。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近視防控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包括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角膜塑型片(OK鏡)、近視治療的軟式隱形眼鏡及近視治療的框架眼鏡等。然而,這些治療選項的選擇需由醫師根據個別病患的狀況進行專業評估,根據國際標準選擇治療方案,並依照散瞳後的度數,驗配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醫學會強調,未經專業診斷的治療不僅無法有效控制近視,還可能引發更多健康問題。因此,必須以嚴謹的醫療專業為基礎,確保每位兒童都能接受最佳的近視防控方案。

針對驗光師公會提出將英文名稱從「Optician」更改為「Optometrist」的訴求,眼科醫學會認為這不僅涉及名稱的改變,更涉及專業定位與大眾眼睛健康的重大議題。「Optician」是英國體系對驗光師的稱呼,而「optometrist」的名稱最早出現於美國,國際上,「Optometrist」一詞多指接受學士後研究所教育,具備篩檢、診斷及治療眼睛疾病能力的醫療人員,這與台灣目前驗光師的養成學制、教育訓練及執業範圍存在顯著差異。

眼科醫學會強調,名稱的改變不應僅是為了國際地位的考量,而必須以專業能力的提升為前提。名稱的改變若未與實質專業能力相符,可能造成公眾的誤解,導致民眾將驗光師錯誤視為具備診斷與治療能力的醫療專業人員,進一步對其眼睛健康造成威脅。醫學會呼籲,專業能力和對國際社會的貢獻是提升國際地位的關鍵,眼科醫師願意與驗光師共同努力來台灣視光的學制教育、專業訓練及資格認證,意即名稱變更需要全面性的考量。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