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膠餐具溶出試驗不合格。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今(1/23)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其中來自中國聚丙烯塑膠餐具半年內被抓到24批違規,不合格率達3.82%,今年整年度將採100%逐批查驗;日本草莓則是14批違規、不合格率4.31%,到4月底採最嚴格的逐批監視查驗。為何日本草莓違規率較中國塑膠餐具高,監測時間卻比中國短?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對此解釋,因為草莓產季只到4月底,不像是餐具一年到頭都會生產,且草莓的製造廠較集中,而中國餐具製造廠分散,所以才直接鎖定國家。
食藥署每週二都會公布邊境不合格食品清單,此次共公布19項,包括中國大陸出口「便當盒」、「廚房三件組」容器具溶出試驗不符規定、日本進口的「鮮草莓」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韓國及秘魯進口的綠葡萄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
其中,針對中國聚丙烯塑膠餐具,截至12月底都採100%逐批查驗,食藥署統計,近半年共報驗628批次、淨重118.11公噸,查驗到24批、4.29公噸不合格,不合格率約3.82%;另外,日本草莓近半年不合格約4.31%,則是針對6個不合格廠暫停輸入查驗1個月到2月11日止,至4月底採最嚴格的逐批監視查驗。
不過,綜上數據可見,日本草莓的不合格率較中國塑膠餐具高,為何逐批查驗時間卻較短?林金富表示,那是因為草莓有其產季,「就像是夏天就沒有橘子、春天就沒有柚子」一樣,不需要鎖一整年,只要針對產季即可,不過餐具則是一年到頭都會生產,所以才會提高查驗強度到年底。
林金富近一步補充,日本草莓僅鎖定特定製造廠,是因為草莓的製造廠相當集中,只要鎖定特定製造廠就能看到效果,不過中國的塑膠餐具製造廠則是相當分散,所以才會直接鎖定國家,最主要是希望透過相關措施讓國內業者改變購買策略,轉向其他合乎規定的廠商購買,藉此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