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布獲配特別預算200億元,其中65億助大專生「3年不漲學費」,每年約有91萬名學生受惠。大學校園示意圖。吳尚軒攝。
行政院今(9/11)召開院會後記者會,教育部宣布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下「強化高教人才培育」項目獲配特別預算200億元,其中65億助大專生「3年不漲學費」,每年約有91萬名學生受惠,此外也將支持高教與產業合作共培人才方案,強化人才競爭力。
教育部指出,面對國際局勢的劇烈變動,行政院將透過200億特別預算的即時挹注,確保高等教育體系的永續發展。教育部高教司長廖高賢表示,特別預算中編列65億元,用來協助全國140多所大專校院強化校務經營,這筆經費將確保學校在國際局勢帶來的財務壓力下,114至116學年都不需要透過調漲學雜費來維持運作,每年大約有91萬名學生受惠。
教育部次長朱俊彰也說明,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及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在與他國或業界競逐人才時,我國教研人員薪資待遇普遍缺乏競爭力,因此,教育部將透過特別預算80億元協助大學,得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與研究條件,提升我國在全球人才競爭中的優勢,進而補強大專校院教研量能。
教育部進一步指出,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下「強化高教人才培育」項目獲配特別預算200億元,主要有兩大方向:首先是提升大專校院校務經營補助方案以穩定學校營運、減輕負擔,確保各校於國際局勢所帶來之財務壓力下無需透過調漲學雜費來維持運營,每年約可照顧91萬名學生。
教育部指出,第二大方向是支持高教與產業合作共培人才方案,以強化人才競爭力,透過特別預算協助大學得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與研究條件,提升我國在全球人才競爭中的優勢,進而補強大專校院教研量能。同時,政府與企業將共同挹注大學相關資金,精進產學合作教學,協助我國產業實現升級轉型,保持我國全球經濟挑戰下之競爭優勢。
教育部強調,當前國際情勢不穩定,已經影響到大學的經營、師資延攬,甚至是產學合作,特別預算的挹注不僅可緩解當前高等教育體系所面臨之營運壓力與挑戰,更有助於減輕人民經濟負擔,協助企業升級轉型,進而提升國家整體韌性,並為我國未來產業發展與社會轉型奠定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