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劉淑惠|堅持不補習!他陪孩子從校排倒數到進入台大、成為電玩設計達人

    2021-02-05 16:25 / 作者 劉淑惠

    圖片
    葉重利培育兒子Ric發揮所長,成為電玩設計達人。(圖片來源/葉重利提供)




    堅持不補習、成績上踢到鐵板



    兒子Ric小學時,聯絡簿總是被老師批的滿江紅,加上熱愛電玩,成績不太理想,小六時數學只考40分。「堅持不補習的我們,在成績上踢到鐵板,那時只看到眼前的危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還被老師調侃,英文是不是也該進場搶救一下。



    「我那時跟老師說,生命賦權,一個生物是沒有權力,去決定另一個生物,要如何去生存的。我只能站在挺兒子那邊,跟老師拔一條河,父子同一戰線,結果兩人在老師面前,同時黑掉」,一句台詞重磅登場,從此成為老師眼中無藥可救的家長,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笑著回憶過去教養的糗事。



    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看到孩子的缺口和需求,陪他們成長



    本身也是一位很有個人風格的跨界行動家,被兒子戲稱為豬頭的葉重利,「相信教育最重要的是陪伴,生命自己會找出路,強調站在信任孩子那邊,正直就會從信任裡長出來的,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父母唯一可以做的,是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觀。」



    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看到孩子的缺口和需求,陪著孩子成長,找到方法,成為自己。不循正常軌道,非典型教養,親子共學成長,每個父母都可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顯學,慢慢等待,厚實收割。



    葉重利指出,學歷正在貶值,實力才是王道,「如果在四百年前你告訴印地安人,騎馬會日後只能變成運動競技項目,可能沒有人會相信,就因為未來無所預知,我們無法用有限既知的方式,教出具備未來競爭力的人才。」



    尤其感動力、創新力、整合力,很難在制式的教育體制下學得,唯有把學習的土壤弄鬆養肥了,引導孩子追尋自我生命之光,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只有真心,「讓孩子找到自己想做且能自我感動的事,在與人相遇中成長,找尋未來的關鍵字,透過自學去探索、定義與解決問題,這才是培養孩子競爭力的核心」,葉重利語重心長地說。




    圖片
    葉重利致力營造溫暖的家庭氣氛,讓旅行和閱讀,成為家庭的養分和基石。(圖片來源/葉重利提供)




    累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孩子才能學會信任自己



    葉重利表示:「我們在孩子很小時,就開始超前佈署,安排在各行各業實習,培養他的責任感、榮譽感,進行易子而教的勞改,從勞其筋骨、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在跑腿打雜中,更了解自己的志向」,並認為「態度是企業很重視的一項特質,面對一定要完成的任務,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逼出自己的潛能,累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最後學會信任自己,長成孩子想要的樣子。」



    致力營造溫暖的家庭氣氛,讓旅行和閱讀,成為家庭的養分和基石。葉重利說:「我們很努力將美感教育融入生活教養,去畫室學畫,奠定孩子美學的基礎能力,並鼓勵孩子攝影、音樂與小說創作,培養感性的設計力與敏銳的觀察力。」



    一家旅行走完319鄉鎮,成為最美的家庭回憶,讓孩子從旅行中,真實的踩踏台灣的土地,並從土地的閱讀,找到觀察與看見人的能力。「帶著孩子『外遇』與『出軌』,強調離開舒適圈與同溫層,才會有奇遇,跳脫常軌的學習,從探索中找到生命的摯愛和熱情。」



    孩子最後成為的樣子,往往是他心裡最熱烈的投射



    在教練式悉心帶領陪伴下,從陪孩子打電動的遊戲中,找到對話的空間,一起研究文學歷史,參與社區營造,鼓勵多元嘗試,主張完整而非破碎式的學習。葉重利規劃,「文學與藝術是培養感性力的基石,科學與演算是找到創新力最好的入門磚」,國小階段要建立好閱讀的習慣,改變不了孩子玩電玩,與其嚴禁不如引導,讓玩遊戲開啟孩子探索知識的鑰匙,左右腦均衡,文理並重的自學教養術,孩子成績終於從校排374名,一路挺進,進步到前30名,進入第一志願的南一中,成大,而後到台大研究所。



    孩子,最後成為的樣子,往往是他心裡最熱烈的投射。進入貓型社會的現在,別逼貓啃狗骨頭,因為貓會用他的姿態跳得更高,看到更遠的視野。 



    在父母作為陪伴的教育之路,彷彿可鬆一口氣之時,孩子卻在這時,丟出變化球,告訴父母想專注於電玩製作,當一位電玩跨界製作人,在台大校園徵才時,拿到日本知名手遊公司的聘任,「走到Last mile這刻,孩子卻放棄前往常春藤名校深造的選擇,我和老婆非常震撼,但遊戲設計是跨域藝術科學,適合孩子高廣度的特質,我們轉而支持兒子的決定」,葉重利說。



    勇闖天涯、成為自己,就是生命最大的祝福



    葉重利認為,「孩子是無可救藥重度電玩成癮者,從小就朝著遊戲製作人的夢想前進,想為玩家創造體驗,把創意化為現實,這是孩子選擇的人生,我們父母最清楚,怎麼做對孩子最好。」因此只能尊重與支持,最後事實告訴我們,這是正確的選擇,因為他每天都很快樂的實現著夢想。 



    Ric在自傳中,透露因父親的引導,「讓自己變成能連結世界,跨領域合作,捲袖子做事,說夢想故事的人」,有一顆不斷在思考的沸騰大腦,忠於自己人生的目標,有著敏銳的鷹眼,到處尋找機會勇往直前,面對壓力像壓不倒的稻草。



    父母從亦步亦趨的陪跑教練,到目送球員遠去,跑出自己生命之路的過程,教養的最後,其實是放手與成全,在父母看不到之處,孩子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勇闖天涯,成為自己,就是生命最大的祝福。



    (稿酬公益捐:財團法人彰化縣鹽光社會福利協會,與牧師夫婦一起關懷偏鄉弱勢兒童)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