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ly的人生,從接受自己開始,每個與眾不同的特質,都是生命最好的起始點。她善用亞斯伯格的專注執行力,堅強面對可能只剩下十年,就面臨癌症的醫生宣告,雖然這是生命的低潮,卻從來沒有阻止Sally朝自己的夢想前進。
Sally說,「幼年期,因為亞斯伯格症,讓我能專注到廢寢忘食,經常需父母提醒,要記得吃飯和上廁所,這種異於常人的專注特性,讓人覺得我可以24小時當做25小時在運用」。在25歲時,因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大腸導致出血,經醫生診斷後宣告她的大腸十年後會轉變成大腸癌。
「我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過,練習今日事今日畢,不想留下太多遺憾,而我熱愛分享,毫不保留,十年過去了,我還活著,我整個覺得我賺到了」,Sally認真的表示。
利用空檔年 (Gap Year) 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並找到最擅長的事,讓自己更追求更內在的真實時刻,人生是不斷嘗試和探索的過程,沒有試過,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機會在哪裡。
「The sky is your limit,以及 Think outside the box」,一直是Sally的信念,因此Sally在澳洲高中畢業後,雖然申請到 QUT Medical Science 醫學院的課程,她還是給自己一個空檔年,去體驗很多事,諸如:就讀短期國際貿易課程、寫作訓練課、嘗試開飛機,經過多方嘗試,最後還是回到醫學院的課程。然而在一次大體解剖課時,旁邊的同學跪在地上吐,她也腿軟直接癱倒在地上,才發現自己無法從醫。
所幸當時中醫在澳洲開始蓬勃發展,Sally決定轉換到中醫系學習,並在澳洲自然醫藥學院 Australian College of Natural Medicine 讀了五年針灸, RMIT University 中醫學院就讀三年中藥學。在 RMIT大學課程訓練中,需要到中國或台灣實習,而Sally選擇回台北署立醫院當實習醫生,當時的實習醫生並沒有薪資,所以Sally 選擇到學校兼任健康教育老師。
因為當實習醫生而誤闖教育圈,從此愛上教學,成為持有澳洲中醫師執照,卻在台灣各地流浪的教師,身分反差度高,走到哪都話題性十足,但對教學工作,樂此不疲,深信簡單的事持續做,就會變得不簡單,幫助學生,找到強烈的學習動機,就會擁有快樂的泉源。
Sally說:「上完第一堂課後,我深深被台灣的學生吸引住了,發現給學生機會表達,創造舞台,他們就會表現亮眼,我有好多想法,迫不及待想分享,也收到學生滿滿的回饋」,Sally教書這14年來,因為沒修教育學程,而無法成為正式教師,流浪過13所學校代課,但在每所學校,都充滿教學熱情和動力,期望能把能量分享到更多學校,造福更多孩子。
曾經在國中、高中、高職、任教英文、生物、化學、健康教育,用雙語和國際教育的資源,和澳洲授課方法來教書 ,但Sally沒有放棄當中醫師,每年都會回澳洲四次義診,參加 RMIT 中醫部中藥和針灸課程,並繼續持有中醫生執照,雖因疫情而改採線上看診,也不影響她的斜槓身分。
2016年,Sally透過「沙發客來上課」團體,在短短的四年,邀請52個國家,116位不同的外國人到教室和學生交流,增加孩子們開口講英文的動機, 縱使一直在燃燒自己,連睡覺作夢都在備課,放棄社交和休息, 做許多沒辦法賺錢的事情。
Sally做線上分享,累積上百堂雙語教案與國際教育教案,開放全國教師公開觀課,組成雙語共備社群,分享實用的「莎莉雙語 SOP 七步驟」,「通常前面10周的磨合期最痛苦,老師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樣學生才會知道你是真的在執行雙語教學,然後慢慢增加英文的量,設計合作互助遊戲活動,搭配課程專業知識,學生程度就會大躍進」,Sally語重心長的說。
Sally說:「很多人經常問我,在澳洲中醫是一個高薪的行業,大家都覺得我應該留在澳洲,當醫生賺大錢,就算熱愛教學,也可以在澳洲教書,為何要回台灣呢?」
「不論在澳洲住多久,我總覺得我是台灣人,在澳洲受到很棒的教育,希望回饋我的母國台灣,給無法出國留學的孩子,一個體驗澳洲教學方式的機會,只要幫孩子打開一扇窗,激發起主動學習的自學力,就可以取代知識的背誦,脫離出生環境的限制,長出飛越未來的翅膀,每個孩子都可以因興趣產生的熱情,變得強大,而當醫生只能醫治外在肉體,當老師卻可用觀念,影響孩子的人生一輩子,這是我留在台灣繼續教書的原因。」
Sally說:「看到我的國際教育脈絡,轉變成為學生雙語關鍵能力的時刻,就會充滿成就感,也許學生的第一堂國際教育雙語課,會是他們接觸外國人的最後一堂課,抱持這樣的信念,我的每次上課總是全力以赴。」
台灣國際教育與雙語教育的路還很漫長,前方看似機會無限,對許多老師來說,卻又舉步維艱,Sally透過親身示範,像一道光,照進許多還在觀望的老師心中,也為許多孩子打開機會,完成她當初創立《莎莉的瘋狂雙語世界》的夢想。
(稿酬公益捐: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一起關懷獨居失依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