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私校面臨退場,也凸顯出半數身心障礙生集中於私立技職的現象。示意圖,廖瑞祥攝
隨著少子化浪潮下,不少私校面臨退場,也凸顯出半數身心障礙生集中於私立技職的現象,背後原因包含學校拼招生率,以及寄望教育部補助款等因素,然而第一線教師及NGO團體都指出,許多學校廣開大門,卻無法提供足夠的協助,教師也沒有相關知能,而當學校面臨停辦時,這些學生也將受到最大衝擊。乍暖還寒的春季到來,當其他大學開始進入招生季時,有幾所學校舉辦的卻是全校轉學說明會,因為等到這個學期結束,學校就要關門停辦。
擔任教師的阿齊(化名)首先擔心的不是自己的飯碗,而是校內數十名身心障礙生的去向。
他記得,去年得知學校要停辦後,學生們聽了淚流不止,擔心自己不知道會被送去哪裡,家長更是心急如焚,因為許多學生如自閉症等情況,光適應環境就要花上1、2年;安置會議安排在4月,不但枯等了9個多月,接下來到新學校的2、3個月間,他們心裡的疑問依然得不到解答:學校的無障礙設施夠嗎?有辦法符合我的需求嗎?會不會距離很遠?那裡請得到長照人力或助理員嗎……?
弱勢更弱勢?瀕危私校身心障礙生比例高隨著少子化浪潮來襲,
過去10年來已有11所大專校院停辦,清一色為科大、技專,私立技職學校早是少子化海嘯的重災區,等到今年(2024)8月,又有5所學校將關起大門,然而這裡卻有更多需要協助的學生。根據教育部統計,
我國全體大專校院2023年共有1萬4078名身心障礙生,佔全體學生約1.28%,其中7780人就集中在私立技職體系;私立技職的身心障礙生比例為2.3%,遠較其他學校高出不少,而在面臨退場的學校裡,這個比例又更高。緩步上升 近年大專校院身心障礙生人數
都往哪去?大專各類學校身心障礙生比例
退場私校的學生安置向來是爭議所在,《太報》長期追蹤私校退場,
發現過去因此轉學的學生中,高達3到5成因為適應不良而休學,此外往往也需面對學分無法抵免、接手學校缺乏規劃等困境,而需要更多協助的身心障礙生,處境更為困難。
目前包含東方設計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等待退場學校,多半是被教育部依《私校退場條例》勒令停辦,至少1年前就已決定時程,對此,阿齊無奈地說,過去幾個月來他們不斷試圖詢問,希望能更早釐清情況,然而教育部要到4月才會舉行安置說明會,「我們只能盡量安撫學生、家長,也告訴他們,到時候一定要盡量提出需求……」
對此,教育部說明,根據《退場條例》相關規定,協助分發對象為學校停止全部招生後,於停辦時仍具有正式學籍的學生,學校需在停辦前一學期,即112學年下學期註冊後盤點學生資料,才能確認學籍並以此提供學生選填安置意願,目前已分別提供預計轉銜的學校清單,並預計在3月至5月分別辦理安置說明會,安置學校也將可申請相關補助,若不足支應仍可提出額外申請。
但
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主任Yukih Pupuy擔憂,肢體障礙者要有如斜坡道,臥室及廁所也要設置扶手等硬體,不是錢給了馬上就能做好,此外也需要時間重新適應環境,而心智障礙者、心理社會障礙者需要的則是整個團隊協助,尤其需要時間建立信任,這些在學生轉學後都會面臨困難,當然有經費可以增加協助,但最大問題其實是時間跟協助。左二為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主任Yukih Pupuy。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最需要幫助的學生,進入處境最艱困的學校,這件事在台灣的高等教育裡諷刺地存在著,而且過去幾年越來越嚴重。
家長要學歷、學校要學生 私校招生名額數倍於公校針對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經過特教鑑定的學生,大學開設有專門的甄試管道,以及各校自辦的獨招,長期以來,私校的招生名額都遠遠大於公校。
私立最多!大專校院身心障礙生招生名額
以身心障礙甄試來說,公校名額長期僅有700、800左右,私校近年則一路從3596增加到接近4000人;而在獨招方面儘管名額縮減,但仍維持著私校700多個名額,對上公校僅有20多個名額的情況。
阿齊無奈地說,背後原因就在於私立科大有生源壓力,加上許多家長冀望子女至少唸完大學,而就造成這個現象。
任職於南部私立科大的佑哥(化名),對此情形並不陌生,他系上每年都會有3到5位身心障礙生,大多是無法理解文字或講述的學習障礙生,也有其他類型的障礙別,而就他觀察,這些學生的狀況其實不比一般學生差,「因為這裡的學生都不太唸書,反而這些學生很認真,甚至輕度智能障礙的學生還拿過前幾名。」
學生的態度是一回事,然而,
不同於中小學教師在師培過程裡,至少都要修習基礎特教學分,大學教師多是要求有博士學歷或業界實務經驗,未必要求教育知能,也因此當學校廣收身心障礙學生時,即便學生努力向學,老師依然因缺乏知能而陷入困頓。學校拼招生自顧不暇 教師空有熱血接得住學生?佑哥就回憶,他曾遇過一位心智障礙學生,每到學期中就會出現自殺行為,並常常反覆休學、復學,當時系上每個老師都倍感壓力,「我們想幫,但也不知道怎麼幫」,不知道該怎麼教學、打成績,像本來採用分組報告的課,後來還要特別幫他調分數,但這樣一來,卻又要面對其他學生跟家長抱怨不公平、老師大小眼的情況。
「上頭都希望我們掌握他們狀況,但想得美。」大學不同於高中,沒有固定教室、課表,學生來來去去,佑哥舉例,像他以前常打電話給一名導師班學生確認蹤跡,後來學生乾脆特別辦一支手機來應付他,而找不到人時打給家長,對方也只能說幫不上忙,學生也是成年人,老師根本無法有任何強制力,「我也不知道專職的輔導老師會怎麼協助……但出事的話我們(導師)也有責任。」
在授課、評量部分更讓他疲累,校方、主管都會說「多關照一下就好」,但實務上所謂的「多關照一下」,是老師要上兩倍的課,得另外準備不同課程內容、評分方式,像他遇過無法閱讀文字的學習障礙生,往往要下課後另外講解內容,快則5分鐘、10分鐘,但也有過多講1小時的情況。
面對種種情況,授課老師往往疲憊不已,但學校畢竟都有招生危機,能給的支援甚少,佑哥說,相關情形往往無法在正式會議討論,「通常就是開完會後,才能順便講一下。」
Yukih Pupuy談到,心智障礙者可能無法用一般標準評分,在國外會針對每個障礙者設計個別化評分標準,課程上也要如易讀本等配套,師資要有足夠的專業,此外在環境上還要有同儕支持,也就是有相似生活經驗的人,「但台灣可能無法有這樣的協助」,尤其像私校教師許多是來自業界,往往會用主流觀點,甚至刻板印象對待特教生。
他就過往協助經驗指出,確實會出現招收特教生後,老師也不知道怎麼上課、打分數,因此感到無所適從的情況,甚至家長也只是把學校當成另一種托育中心,「他要去上班,就把學生放在這裡」,但
他認為,其實可以讓這些學生學習其他專業,以會計為例,有些學生儘管考試分數不高,實際作帳卻可以非常精準,有些障礙者對特定事務可以非常精確,但若學校沒有資源跟做法,往往就這樣浪費了4年。補助經費取巧省著用 身心障礙生卻成私校提款機身心障礙生進入大專後,教育部除了補助相關人員服務費、交通費等經常門經費外,也會補助學校建設硬體、資源教室的資本門費用,總計2024年用於全國各校的經費達約6億元。
然而Yukih Pupuy指出,協會協助的案例,就遇過有私學校為了節省經費,而把10多位學生的經費放在同一個帳號裡互相勻支,比方說3到4名學生共請一個特教助理員,但平時都在資源教室待命,有狀況才去協助,「但像跌倒這種情況,不是出事了助理員才來就沒事。」
他也談到,有些私校會將經費用於蓋無障礙坡道等建設,雖然也是用於障礙生,但根據規定,應要另外跟教育部申請經費。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周平對此也有同樣觀察,他指出,所謂用於學生的設備,其實很多空間可以讓學校取巧,也因此許多學校為了經費而招收學生。
周平觀察,有些學校會說有教無類,但事實上就是要衝招生跟經費,而另一方面,台灣的大學招生也不利這些學生進入公校,最後的結果就是特教生許多進入私校就讀,但學校未必有配套。大專未來將廣開名額 工會籲:公校應負更多責任近期,教育部公告了「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修正草案,有鑑於過去大專校院若非未開身心障礙招生名額,就是提供名額及障別未符合需求,為落實聯合國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草案規範大專未來皆須開出身心障礙甄試名額。
對此,周平呼籲,關鍵就是台灣還沒落實CRPD精神,像《身心障礙者權利保障法》就規定,企業及機構需要聘僱一定比例的身心障礙人士,公立大學是否也該善盡社會責任,有一定比例的名額保障?否則如今的整體結構,反倒把特教生都推到私校,與公立學校的理念有違,而目前國際上也希望採用社會模式,讓特教生像一般人一樣出門、生活,重視他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需求。
社會有多進步,或許正能從是否夠多元、兼容並蓄來看,台灣當前的處境或許比上不足,但仍比下有餘,然而理想面對現實如何落地,如何不讓弱勢反倒在社會結構下更弱勢,又是未來進一步需要思索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