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交通局曾強調,行人庇護島確實有保護行人穿越路口安全的功能,提醒駕駛左轉千萬不要「恐怖切西瓜」。警方提供
台中市北區英才路、學士路口2023年底發生一起公車衝撞一家三口,導致母子雙亡的悲劇,市府隨後在多處路口設置行人庇護島,期望透過道路設計改進行人安全。然而,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日前以台中市16起交通事故批評,行人庇護島未能有效保障行人安全,反成駕駛新危險區域。對此,路權倡議團體今(1/4)發表聯合聲明反駁,認為消基會忽略許多關鍵因素,純粹將事故原因歸咎行人庇護島,恐因謬誤導致道安大幅倒退。
消基會1月2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行穿線退縮及增設行人庇護島是政府在改善行人安全方面的重要舉措,原本的目的是減少行人事故,效果卻不如預期,台中北區在短短兩個月內發生16起汽車左轉自撞行人庇護島的事故,認為反映出行人庇護島並未能有效發揮保護行人安全的目的,反而成為「駕駛的新危險區域」。
對此,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桃園市人本交通推動協會、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受害者家屬余志祥(台南余爸爸)、標線改造台灣路、通勤者之歌、網紅Cheap、OWL貓頭鷹交通書、交通安全唬平安等13個人本交通倡議團體於今發表聯合聲明,認為行人庇護島的設置實際上保護了16條生命,問題主要是駕駛人危險行為及制度性缺失。
聲明指出,經過現場勘查,台中北區行人庇護島基座已塗上醒目顏色,並設置反光條、反光導標與遵行標誌,而庇護島的位置也不影響正常轉彎。儘管如此,依然有部分駕駛人未遵守交通規則,進行危險駕駛行為,像是轉彎時未達路口中心點即切彎(俗稱切西瓜)導致自撞事故,或未確實擺頭確認、車窗隔熱紙透光率低落、駕駛訓練標準不足及缺乏回訓制度等,才是道路安全的根本問題。
聲明續指,16起事故中並無駕駛人死亡,實際上是行人庇護島成功保護了16條生命,消基會未能考慮到經過駕照考驗過的駕駛人不當行為,及整體交通管理體系的缺失,反而用台中16起事故就將行人庇護島列為「新危險區域」,令人憂心可能因謬誤造成道安大幅後退。
人本交通團體認為,如果早期有行人庇護島的保護,許多悲劇本可以避免,台中這16起事故其實是暴露了駕駛行為的不當及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漏洞。聲明最後呼籲,未來各界應從更科學的角度、更完善的分析,實事求是檢討道安設施,推動人本交通,讓下一代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