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博愛座改名後3-3】北捷博愛電梯不會改名 優先對象是「更有需要」的旅客

    2024-07-08 08:10 / 作者 洪敏隆
    台北捷運表示,即使博愛座修法改名,博愛電梯名稱不變,優先對象也不變。洪敏隆攝
    衛福部修法要將「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並且將適用對象「老弱婦孺」改為「實際有需要者」,台北捷運已實施「優先」概念的「博愛電梯」及「親子友善區」,名稱跟適用對象將不會調整,還是希望旅客可以自發性禮讓協助「更需要」的旅客。

    2013年博愛座入法後,台北捷運同年開始推動「博愛電梯」,透過分流以地貼方式,劃分出「一般等候區」以及「優先等候區」,並且用「輪椅/娃娃車/孕婦/年長者/行李」等圖示標誌,提醒搭乘電梯旅客,能夠優先禮讓這些更需要的旅客。

    對於中央將修法更改博愛座名稱,並將適用對象的「老弱婦孺」改為「實際為需求者」,對於博愛電梯的名稱跟優先對象是否也會做調整?台北捷運公司回應,博愛電梯的名稱並無法律規範,優先對象也不會做調整,現有規範目的係提醒大家發揮愛與關懷的精神,禮讓給更有需要的旅客優先搭乘。

    博愛電梯的圖示標示5種「優先概念」。洪敏隆攝


    台北捷運已實施的「優先」措施


    北捷很多大站空間小、數量不足 至今仍無法分流採「優先」

    記者實地觀察台北捷運的博愛電梯,並非是每一站都有採取分流措施,北捷較早期營運的淡水線、板南線等,因為等候電梯的空間狹窄,只能夠排一列隊伍,並未分流,因此像是西門、忠孝復興等大站,總是看到大排長龍等候電梯的旅客,也因為動線狹窄,行動不便或有大型行李的旅客,即使有其他旅客願意禮讓也很難往前擠。

    西門站等候電梯空間狹窄,無法分流。洪敏隆攝


    在信義線、新蘆線等較後期營運的捷運車站,因為等候電梯的空間足夠,設置分流區沒有問題,觀察旅客等候電梯時,也都會按照分流的地貼站立。離峰時間因為等候電梯的旅客較少,絕大多數旅客都會先禮讓「更需要」的旅客先搭乘,但是尖峰時間因為排隊人龍較長,當電梯來時就會看到很多站在「一般等候區」的遊客不管先後順序要搶先搭電梯。

    比較後期營運的捷運新蘆線,博愛電梯就能透過地貼,達到排隊分流目的。洪敏隆攝


    北捷博愛電梯的「禮讓優先」的標誌,只是宣導、呼籲發揮愛心,並非是硬性規定,但是採取分流排隊等候的效果,身障團體認為還是有達到一定的成效。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劉俊麟說,目前的做法方向是對的,但還要靠全民的意識提升和共同的努力。他以歐美國家為例,像他一樣的身障者要搭電梯的時候,都會被禮讓優先進去,如果在樓層中等電梯,電梯來的時候如果裡面人很多,看到輪椅要搭,很多人會出來改爬樓梯,把電梯讓給輪椅使用者,目前在台灣幾乎是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

    劉俊麟認為,就跟博愛座一樣,不願意禮讓造成衝突的人,怎麼改都一樣,支持博愛電梯維持現在的規範。不過,他建議北捷可以加強電梯的廣播宣導,當電梯門關起來,開始播放宣導語音,讓裡面爭搶未禮讓的民眾檢討自己的行為,透過長期宣導建立觀念,應該有助於改善爭搶電梯情況。

    像機場捷運這種重要接駁轉乘交通運輸車站,電梯設計都要夠大才能滿足需求。洪敏隆攝


    台北捷運電梯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當初會設計空間小,數量不足的空間」。鄭豐喜文化教育基金會「推動無障礙先鋒」執行委員陳明里說,在國外的交通樞紐車站或轉運站,電梯空間是可以容納一張病床,相當於4個輪椅,但在台北電梯空間光一輛輪椅進入就顯得狹窄,動線、位置、數量也都不足,還會遇到電梯維修保養,行動不便者無法使用的窘境。

    陳明里在擔任北市身權小組委員時提出問題,北捷從萬大線開始就把電梯空間加大,並且至少每個車站有兩部電梯,至於早期缺乏概念的淡水線、板南線,則是勉強盡量找空間增設。

    只有貼圖友善的親子區 乘客不讓位要休息還嫌孩子吵

    「親子友善區請優先禮讓座位給親子、孕婦及推嬰兒車旅客。」台北捷運在假日都會透過列車廣播,希望旅客發揮同理心及關懷他人精神。「親子友善區」是北捷2015年起的另一個「優先」機制,設置在第3節車廂第4個車門,至第4節車廂第1個車門間,貼有粉紅色「親子友善區」標示,優先讓親子、孕婦及推嬰兒車旅客先行。

    北捷實施親子友善區,讓孕婦、親子可以優先上車。洪敏隆攝


    育有2歲及3歲孩子的媽媽劉育琇說,整個親子友善車廂唯一友善,就那些加註中英文及注音的主題貼圖,目的是要增加親子旅客共乘時的互動學習及樂趣,可是友善區的座位幾乎都是一般大人在乘坐,孩子們根本沒機會接近這些貼圖,美意大打折扣。

    更令劉毓琇生氣的是,曾遇過坐在座位的年輕人質問小孩「不要吵,沒看到我在休息嗎?」,設置「親子友善區」當然不是只有帶小孩可以入內,但每個人應該先認知到所坐的是「親子友善區」,怎會「乞丐趕廟公」?

    北捷親子友善區有優先禮讓的圖示。洪敏隆攝


    北捷在親子友善區雖然有很多希望提供親子互動的有趣圖示貼紙,但大部分仍是一般乘客乘坐。洪敏隆攝


    陳明里說,就像在國外開車在路口看到stop會先停下來,但是在台灣絕大多數開車的人看到是不會停,台灣長期以來沒有建立民眾遵守交通運輸秩序的logo跟文字圖示,是從優先席到博愛電梯的爭位到親子友善區紛爭,問題核心是政府在這方面的社會溝通,幾乎沒有在做,不論哪個政黨執政,從來不願編預算好好宣導建立觀念。

    對於如何保障「優先」使用,有立委提議加裝讓位鈴,但北市聯營公車曾經試辦,效果不佳取消。台北捷運也有實施博愛識別貼紙、好孕胸章等供民眾免費索取,從2007年至今,平均每天約只有發出20多張。

    別讓有需求者自己開口 韓國用藍芽感應亮燈

    5年前懷第二胎的上班族楊小姐曾使用過,但她很多次站立在博愛座旁的經驗,坐著的人總是抬頭先看到胸章,再看看她的臉,接著就閉上眼睛像在睡覺,反而是一班座位民眾看到會讓位,「戴胸章還要開口,若被婉拒還怕動了胎氣」,幾次不愉快經驗後就不再用了。

    韓國釜山地鐵是用藍芽感測,孕婦接近關懷座時就會亮燈及語音提醒讓位。洪敏隆攝


    韓國包括釜山、光州的模式,讓有需求者不用主動開口或掛識別標誌,就讓優先席願意讓位值得借鏡。

    韓國因為「交通弱勢席」也被很多長者視為老人優先席,因此針對外顯看不出「有需要」的孕婦,這幾個地區的電鐵都會在每節車廂都有設置一個孕婦關愛座,並且發給孕婦小型攜帶式的藍牙發射器,優先席在扶手旁加裝藍芽感應器的粉紅色警示燈,當孕婦旅客靠近扶手2米,粉紅色警示燈就會亮起,並且用語音提醒關愛座其他乘客起身讓座,孕婦免開口,讓位情況也明顯有效。

    從座位、電梯到空間,大眾運輸系統有很多需要建立「優先」概念之處,但從設計、規劃到如何達到願意禮讓,政府不該只在名稱做文章,而是多些用心設計或宣導,協助「更需要者」減少衝突及紛爭。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