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居民10月6日送交警察局的砲彈,一度引起恐慌。北海道警方照片
日本北海道的一間警察局週一(6日)發生了「砲彈恐慌」,一民眾到警局送交「自家收藏」的砲彈,結果引起警察局方圓50公尺範圍全面疏散,自衛隊到場處理,才發現虛驚一場。
週一上午11時左右,日本北海道位於札幌東北方的岩見澤市,一當地居民把一枚砲彈帶到岩見澤警署交付。該民眾表示,這枚砲彈「一直放在我家儲藏室裡面,我最近看到新聞報導相關的事件,所以把它帶過來」。
根據警方描述,這枚砲彈形狀的金屬物件尺寸約是長12公分,直徑35公厘。警方現場立刻採取緊急措施,除了立即關閉服務窗口,疏散警局內大多數人員,還在周圍50公尺範圍內設置強制疏散區,禁止人員進入。
由於應是軍事武器,憂慮是未爆彈,警方通報日本陸上自衛隊前來處理。陸自人員約在下午2時50分收回這枚砲彈。
日本自衛隊目前現役的武器中,有35公厘口徑的防空快砲。但第一時間就有日本網友指出,這枚砲彈不僅陳舊斑駁,彈頭尖端也很「鈍」,不像現代彈藥那樣修長尖銳。
果不其然,日本自衛隊帶回鑑定後,判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舊軍的37公厘穿甲彈彈頭。彈頭完全是實心的金屬構造,沒有火藥,完全沒有爆炸危險。
37公厘的火砲在20世紀前葉曾是世界多國的戰車砲與步兵反戰車砲標準口徑。日軍當時有配備37公厘「速射砲」,在中國、蒙古與太平洋戰場廣泛使用。在古寧頭戰役大放異彩的國軍「金門之熊」M5戰車,就是配備37公厘口徑的戰車砲。
當時,這種37公厘口徑的穿甲彈,在將近一世紀之前的基本設計,是以實心的彈頭,靠火藥發射造成的高速與其本身的質量所帶來的動能穿透裝甲,可說就是比較大顆的步槍子彈。現代這種尺寸的快砲砲彈往往內藏高爆火藥,就真的是有爆炸危險的「迷你炸彈」。
海外收藏家手持二戰時期美軍37公厘戰車砲彈頭。X@KrypTanko
北海道警署週一收到的彈頭已經從彈殼發射出來,實質上可說就只是一塊鐵塊。許多軍事收藏家甚至會拿這類文物當「文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