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擬出1000後人類的模樣。翻攝X@MailOnline
人類經過漫長演化,變成了如今的模樣,回顧靈長類祖先,我們可能會以為當前的人類已經是演化的終點,然而科學家並不認同,因為在科技、太空旅行和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世界正在改變當中,人類的外貌也會隨之不同。科學家透過Google ImageFX AI圖像生成器,模擬出1000年後人類可能的樣貌。
身高變矮由於醫學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壽命,這也使能生育更多孩子的個體更能傳遞基因。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將導致未來人類變得更矮。
提早進入性早熟有助於增加生育機會,但這似乎會讓身材變得比較嬌小。
研究人員說,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侏儒,例如雨林地區的諸如族群,他們身材矮小,因為雨林生活艱苦,身體成長必須讓位給生殖發展。
更有吸引力隨著死亡人數下降,影響演化的最大因素將是生育率,這可能導致男性外貌變得更有吸引力,因為能吸引更多伴侶,並帶來更多後代。
皮膚變黑、外表趨於一致各種群體的婚姻現在越來越普遍,將使人類的基因組合更加多樣,但在人口層面來說,可能會讓未來的人類看起來越來越像。
AI模擬出1000後人類的模樣。翻攝X@MailOnline
技術上更強大強大的新科技可能讓人類形塑演化,未來基因編輯技術可能讓人類剪貼DNA片段,改變特定的遺傳特徵。人們可能會選擇讓皮膚黑色素增加,藉此提高對紫外線的防護力。
大腦體積縮小電腦將來可能接管生活中大小事,例如計算、決策等原本需要大腦處理的事項,因此擁有較大大腦的優勢就會減弱。
駝背與爪狀手曾有研究顯示,使用科技的習慣可能影響體態變化,例如使用手機或電腦,可能導致手部彎曲發展,變成「爪狀手」,睡眠時間也會變少,因此普遍有慢性背痛、頭髮稀疏、腿部腫脹、皮膚鬆弛與眼袋發紅等症狀,手臂和腿部肌肉也會變薄,且由於免疫系統較弱,越來越容易罹患流感。
適應太空如果有一部份人類進入太空,將慢慢地跟地球上的人類出現演化差異,地球上的人類族群龐大且多樣化,但長期的太空旅行創造了可能性,讓某些小規模的開拓族群在數千年內保持分離。
以火星為例,人類只能接收到地球66%的陽光,重力為地球的38%,為了適應,人類可能會變更高、手臂更長,方便在低重力下有更好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