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預期將在本週的利率決策會議中繼續大幅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歐洲央行(ECB)上週也已經升息3碼,全球主要央行調高借貸成本、對經濟降溫以壓制物價上漲壓力的做法,仍在持續進行中。央行鐵了心升息壓通膨是唯一的辦法嗎?這次通膨所觀察的價格指標為什麼和以前聽到的有所不同?彭博新聞訪問了美國人力資源巨頭自動資料處理公司(ADP)的經濟學家,逐條解說這次抗通膨戰役的特殊狀況。
ADP的主經濟學家理查森(Nela Richardson)說,最近美國的就業市場依舊相當強勁,失業率很低,完全不像是承受央行升息壓力的市場,這是因為目前的狀況是新冠疫情疫後不正常現象的延續。
她說,正常的美國就業市場不會用每個月50萬、40萬人的速度增加就業崗位,她指得是今年動輒飆上50萬、60萬人的美國非農就業人口新增報告。理查森說,這是企業在疫情結束後搶人的不正常結果。
她表示接下來就業市場將依序降溫,目前已經看到端倪,原本把人搶光的大公司開始放緩招人,先前搶不到人的中小企業開始搶得到人,非農就業人口的新增就業數字冷卻,將是代表美國經濟狀況開始恢復正常,而不是進入衰退。
理查森說,用強烈升息以「摧毀」經濟需求,讓物價上漲壓力降下來,其實是最糟糕的一種作法。她表示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增加生產力,以同樣的成本創造出更多的產值,這才是夠走出物價與薪資連鎖上漲惡性循環的辦法。
但是她也說,這需要動用到美國經濟已經長期沒有運用到的「肌肉」,也就是要增加企業投資,增加政府對就業與勞工的投資,需要美國產業界能夠與社區大學合作,培養出企業需要的敏捷人才。
這次歐美國家進入40年未見的通膨壓力,可能引起注意的是,一般所報導的通膨數據已經開始偏重在「名目」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而不再是著重剔除能源與食物價格的「核心」CPI漲幅。舉例來說,美國今年9月的CPI年增幅是8.2%,但「核心」CPI年增率就降到6.6%。
在以前,央行經常只著重觀察核心物價漲幅,因為汽油這類的能源價格,以及蔬菜、水果這類的食物價格,平時波動太大,較不影響「長期」的物價走勢。但理查森說,現在注重名目CPI的趨勢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消費者眼看汽油、日常雜貨價格節節升高,最終將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通膨預期心理。他們會認為未來漲價幅度還是很大,進而影響到他們身為勞工所要求的加薪幅度。
所以,儘管聯準會並不會注重汽油、咖啡、麵包等能源與食物單獨品項的價格漲幅,卻會密切關注整體物價上漲塑造的消費者預期心理,目前觀察物價的確不能只看「核心」物價,要注意整體的名目物價上漲。
聯準會與其他央行看起來似乎都是「兩害相權取其一」,寧願讓經濟陷入衰退,也不能讓物價持續失控上漲。理查森說,雖然她認為經濟衰退其實會跟物價飆漲共存(也就是所謂的停滯性通膨),但是央行把打通膨列為第一目標是正確的,因為物價若無法獲得控制,薪水再漲也是被物價吃掉,這樣的經濟增長對誰都沒有好處。
因此,理查森認為,聯準會在穩住物價之前還是會持續把打通膨列為優先考量。至於聯準會的通膨目標是否將維持在2%?理查森說,現在全球化供應鏈斷鍊,以往各種能夠維持物價不漲的力量正在消失,聯準會的確是有可能評估更改通膨目標。她也警告,壓制通膨接下來可能將是漫長的戰役,無法靠短時間內的急速升息畢其功於一役,民眾要更習慣長期打通膨的經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