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衰中國經濟發展,圖為9月7日北京商業區。路透社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外資企業大多將在中國賺取的利潤繼續投入中國,用於招聘新員工和更多投資計畫。然而近來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上美中緊張局勢加劇,外國企業開始把賺得利潤移往海外。
《華爾街日報》
報導,截至9月底,外企連續6季自中國撤走的利潤共逾1600億美元(約5.1兆元台幣),這樣罕見的情況顯示中國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正減弱,而利潤持續流出,也使得外商直接投資中國的總額在今年第三季25年來首次下降,人民幣也因此進一步遭遇壓力。
報導指,由於中國的股債都已不受投資人青睞,對中國的新投資又頗為稀少,中國央行已經在拚命減緩人民幣的下跌。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貶值5.7%,9月份更觸及十多年來最低點。
分析指,外企將利潤轉出中國的原因之一,是美國與歐洲不斷升息以對抗通膨,中國卻不斷降息以應對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
此外,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也是外企為資金尋找更好出路的原因。
加拿大的Firan Technology Group執行長波恩(Brad Bourne)表示,該公司2022年和2023年第一季自中國撤走約220萬加元(約5150萬元台幣)的資金,主要是用於在美國的兩項收購案。但他也表示,該公司確實擔憂美中關係惡化導致不確定性升高,「把資金存放在那裡(中國)會有一定的風險」。
報導指出,自2014年到2022年年中,外資企業在中國將利潤再投資的金額僅有兩季未超過轉往海外的資金金額。以2021年為例,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再投資淨額為1700億美元(約5.5兆台幣)。
但這樣的情況在2022年年中發生轉變,當時中國正處於零星的封控狀態,而美國聯準會開始升息,以對抗不斷飆升的通膨。此後每一季外企資金都在持續外流。
追蹤全球資本流動的Exante Data的高級宏觀策略師Alex Etra指出,就未來對中國的投資意向而言,這可能是個危險信號。
報導也指出,最近對在中國營運的美國、歐洲、日本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企業高層對於在中國新增投資持悲觀態度;台海可能爆發衝突、中國加強對外企的監管,都讓外企高層感到不安。
今年第三季,在中國的整體外商直接投資為負值,資本流出比流入多出118億美元(約3800億元台幣),是中國自1998年開始發布單季國際收支平衡表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負值。
據報導,瑞士材料技術公司Oerlikon今年2月表示,2022年自中國轉出了2.5億瑞士法郎(約90億元台幣);總部位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冷卻系統製造商Chart Industries今年前三季從中國轉回了3500萬美元(約11.3億元台幣)現金;奧地利工程集團Andritz也在7月份表示,今年選擇將資金從中國匯回奧地利,用於其他投資及收購,但並未透露具體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