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北省涿州市8月初因「做好首都護城河」遭大水吞沒,圖為8月7日災後景象。路透社
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今夏肆虐全球多地,中國也未能倖免,極端高溫或洪患出現在許多過去未曾發生這類災情的地區。黑龍江省著名的五常稻米產區至少四成遭洪水淹沒,損失難以估計。科學家警告,這些由氣候變遷引發的災害只是開始,最糟的情況尚未到來。
英國廣播公司(
BBC)報導,中國官方稱今夏的水患造成至少81人喪生,雖然北京當局並未強調氣候變遷是近年天災的重要因素,但單從中國政府發布的統計數據就可發現,過去約12年間,中國的洪患次數就增加了10倍。
2011年夏季,中國每月平均發生6至8起水患;但2022年7月的水患就有130多起,8月則有82起。
熱浪與暴雨更頻繁 氣候變遷將使夏季大幅延長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東亞分部的趙麗博士(音譯,Zhao Li)指出,中國的水患次數大增,或許與監控與記錄的系統改善有部分關係,但全球暖化仍然是主要因素,「氣溫較高會增加地面水分蒸發率,導致大氣中的水分增加,暴雨和颶風、熱帶氣旋等強烈風暴因此更常發生。」
綠色和平兩年前一項研究以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的數據為基礎,發現北京和上海周圍省分因熱浪與暴雨更頻繁發生,至本世紀末夏天將延長約一個月,珠江三角洲的夏天更將延長逾40天。
中國氣象局官員也坦言,極端高溫與降雨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已大幅增加。
趙麗則警告,人類尚未為迫在眉睫的災害做好準備,「近期的洪患發生過程已突顯出,我們沒有準備好面對極端天氣事件」。
趙麗坦言,要為極端天氣做好準備是「龐大且可能不切實際的任務」,「要更新所有基礎設施,以應對數百年來最嚴重的洪水」。但她直言,過去百年一遇的洪患將因氣候變遷而更加頻繁,「我們很快又要再次控制另一場災難」。
河北涿州水患嚴重 災民:畢生努力全毀中國政府正嘗試利用水壩系統來改變河道,以降低水患帶來的影響。但問題在於洪水仍然必須有地方可去,於是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口中的「首都護城河」涿州,8月初就因位於蓄滯洪區而成為重災區。
在涿州經由兩家小店的張先生說:「我的損失要花8到10年才能彌補過來,政府還沒有說是否會賠償我們。我經營兩家店鋪,但我能怎麼辦呢?」
當地的洪水好幾天後才退去,位在建築一樓的物品都在洪患中受損。經營一家送貨倉庫的韓女士說:「我們的損失非常慘重,很多輛車子、貨物、家具,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毀了。」
韓女士說,即使是放在三公尺高貨架上的商品都被摧毀。她家中的一切被厚厚一層泥巴覆蓋,「我無法形容自己看到這個景象時的感受。好像我們一輩子的努力都完了」。
專家:氣候變遷加重極端天氣影響氣候科學家指出,任何極端天氣事件都伴隨著其他事件。中國北方今年6月間極度炙熱,連續數週高溫飆升到40℃,隨後就發生24小時內降下一個月雨量的暴雨。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地理學家教授圖霍斯克(Cascade Tuholske)指出,即使沒有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事件仍然會發生,但是氣候變遷會使極端天氣事件的強度更高,且更加普遍。
他表示,中國今夏發生的熱浪加水患相當複雜,且因中國人口稠密又是全球重要經濟體,「極端天氣對中國來說是巨大的問題」。
圖霍斯克也表示:「每多留一噸二氧化碳在地底下,未來受到傷害的中國人就會少一些。」不過對抗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挑戰,仍須靠各國合作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