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候衝擊下,日本的米價、蛋價今年夏季已大幅上漲。美聯社
近幾年來全球多地長期出現異常的酷熱天候,在日本,稱為「猛暑日」的異常高溫天氣的日子暴增,連北海道都體驗到攝氏40度的高溫。日本智庫研究指出,酷熱天候會讓家庭支出大增,保守估計一個夏季可能要多花7.5萬日圓(約1.5萬台幣)。
日本MBS電視台週二(19日)報導,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柏村祐對「酷暑通膨」如何衝擊家庭經濟做出估算。除了必須消暑而耗用的電費,柏村祐特別指出,今年與去年、前年相比的「異常酷熱」,衝擊到農作物的收成,從而導致價格上漲。
酷暑記錄年年刷新難以避免氣象預報員前田智宏表示,日本8月氣溫超過攝氏40度的天數愈來愈多,創紀錄的酷暑已無法避免。
報導說,數據顯示目前與8月4日當週相比,番茄價格已上漲 19%,紅蘿蔔上漲17%,洋蔥上漲 6%。此外,日本農業協同組合的標準M號雞蛋價格上漲46%。
農產品上漲並非只影響日本的生產,受乾旱影響,巴西產咖啡價格上漲55%;受熱浪衝擊,非洲產可可價格更是已驚人飆漲280%。
這些猛烈的漲勢以及持續的高溫天氣,都已超出柏村祐原本的估算。他在7月發表了對於今年酷暑通膨的三種預測情境,以AI分析氣象數據、農作物生長狀況和價格等資訊,模擬出日本4人家庭每月受到的價格衝擊。
食品價格衝擊在最溫和的「價格穩定情境」下,日本今年夏季氣溫偏高,但天氣相對穩定,農作物生長順利。此時一家四口的每月食品支出估計增加0~1000日圓,水電瓦斯費增加500~1,500日圓。整個夏季的8到10月生活費上漲幅度很輕微。
而被列為基準情況的「價格標準情境」,是預設日本全國性酷暑,蔬菜價格普遍居高不下的狀況。此時食品支出每月將增加3000~5000日圓,水電瓦斯費增加2000~4000日圓,8至10月總支出最多增加2.7萬日圓(約5400台幣)。
但現在,柏村祐認為這個夏季更可能成真的是「價格飆漲情境」,也就是日本遭遇創紀錄酷暑,全國性蔬菜、稻米歉收,價格飆漲。
在此狀況,食品支出每月增加8000~1.5萬日圓,水電瓦斯費每月增加5000~1萬日圓。8至10月總支出最多可能增加7.5萬日圓。
在7月做出這個估算時,柏村祐預測有約30%的機率會發生「價格飆漲情境」,但夏季經過一個半月後,這個最糟狀況出現的機率已顯著上升,最可能成真。
白米、蔬菜危機與健康衝擊日本零售第一線也已感受到酷暑造成的價格通膨狀況。報導中採訪了位於大阪府的一家Fresh Market Aoi超市。店長高橋秀光表示,雖然該店番茄價格與往年相比並未大幅上漲,但受酷暑影響,進貨量有所減少。
普遍上漲的是葉菜類價格,部分品項漲幅達20%~30%,與番茄一樣進貨量也變少。雞蛋和豬肉的價格也比往年高出20%~30%。
其中上漲最兇的是日本人的主食稻米。高橋秀光說,去年5公斤裝的白米售價為含稅3058日圓,今年則飆漲到4849日圓,漲幅逾58%。白米飆漲受各種因素影響,但異常的高熱天候被認為是主要原因。
這些「酷熱通膨」可能衝擊的不只是荷包,還會衝擊民眾的健康,導致更高昂的醫療支出,以及人力經濟損失。這方面柏村祐的估算並未計算在內。
若為節省用電,堅持不開冷氣,老年人、幼兒等體弱族群很有可能因此中暑生病。
而食品物價大幅上漲下,民眾可能改為採購品質較低、但價錢漲得比較不兇的廉價產品;改變飲食習慣,減少採買蔬菜水果等有益健康的食物。這些採購飲食轉變會影響日本人的健康,而最大的衝擊,也最有可能落在弱勢的年長者與退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