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世界工廠面臨轉型困難 中國「廠二代」真能挽救家業嗎?

    2023-06-25 06:30 / 作者 國際中心
    溢香農產品工廠第二代管理者引進機械化包裝,提升效率。路透社
    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部3月底公布的資訊,中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近30%,製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全球之首。中國扛著「世界工廠」的招牌當之無愧,不過路透社一篇分析指出,隨著局勢改變,許多製造業工廠老闆的第二代(俗稱的「廠二代」)面臨了工廠轉型的考驗,是否能扛住家業仍是未知數。

    杜大衛(David Du,音譯)接下父母在上海經營的空調設備工廠時,第一件事就是工廠冬天開暖氣。他的父母為了節省經營成本,之前一直不願意這麼做。

    29歲的他表示,「如果你不改善工人的環境,他們就不開心,就更難讓他們有最好的表現」。

    杜大衛就像數以千計的工廠第二代老闆,繼承了父母的製造業工廠,但現在無法再走讓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大貨物出口國的「勞工密集」舊路數。

    中國勞動人口減少再加上老化,又面臨來自東南亞和印度等國的競爭,導致至少有3分之1的工業基礎(也就是末端的製造商)廢棄閒置。

    如今,孤注一擲的科技升級和實際改變的難題,都落在一群20歲、30歲左右的「廠二代」身上。

    深圳高質量發展和新結構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張志鵬(Zhang Zhipeng,音譯)表示,「如果我是廠二代,會試圖拯救家族企業不要破產」。他估計,目前約有4.5萬至10萬「廠二代」正在不同階段接手中國3分之1的私營製造業。

    在中國經濟前景黯淡之際,製造業首先面對大規模的世代接棒問題。廠二代的父母都是毛澤東1976年逝世過後數十年出現的工業家。

    路透社訪問了8位「廠二代」。他們描述希望能把家族企業帶進現代,將效能升級,但也面臨了諸多挑戰,包括勞工成本、勞工短缺,有些還有家族內部意見分歧的問題。

    杜大衛為了保護半退休父母的隱私,不願意公布工廠名稱,只透露父母年約50歲,把大部分的廠務都交給他。

    杜大衛跟其他廠二代一樣,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下成長,擁有父母夢想不到的機會。

    他在紐西蘭上高中和大學,主修電機,之後搬到美國,在富士康威斯康辛廠工作,研究台灣和日本的製造方法,尤其是減少無效率的運作。

    他學的這些技能剛好可以用在工廠管理上。他接手的工廠是在1951年成立,原本是國營,直到2002年私有化,才由父母接手。

    中國私營工廠面臨技術轉型,勞工老化及缺工問題浮現。圖為國營中國商飛公司。路透社


    他的父親很有商業頭腦,再加上母親辛勤工作,讓工廠成為中國大型家電公司的供應廠,此外還銷售空調系統的零件,用於購物中心、機房、電池冷卻和醫療設備。

    父母接手後,工廠的生產流程大部分都維持原狀,直到他2019年接棒。他引進了專業的工廠軟體,管理會計、訂單、採購、出貨和其他之前人工處理的業務。

    他重新翻修工廠的地板,讓起貨機更方便操作,同時將倉儲和生產單位重新改組,減少人力。目前工廠人力的平均年齡是50歲左右,1名工人平均要走300公尺才能完成比較複雜的任務,已經比之前的1公里少了許多,花費的時間也不到之前的3分之1。

    他的母親以前長時間工作,細微管理生產,但他大部分的日子都4點下班,去廠內的健身房運動,然後開車回家,「年輕人喜歡比較懶散,但是懶散才是進步的表徵」。

    他在過去3年為工人調薪了10至20%,工人流動率少於5%,但是工廠效率卻提升了50%。

    研究人員張志鵬表示,工廠需要轉型成高端製造業,要不然就注定失敗,因為成本正在逐步升高。

    會成功是因為「你有媽媽靠」
    「廠二代」張哲清(Zhang Zeqing,音譯)估計,自從跟父母一起管理江西省瑞昌市的雞蛋工廠後,引進管理數位化提升了不少效率。

    在他們經營的「溢香農產品」工廠,工人穿綠色制服,把鴨蛋放進運輸帶上的盒子裡,然後進入真空包裝的機器內。機器上方一個嶄新的螢幕顯示雞蛋封裝的速度、每一位工人每小時的產量,以及包裝1萬顆雞蛋需要的時間和人力。

    從農場到工廠到店面,所有產品都有條碼,可以讓管理者在手機上監督訂單、生產和運貨,根據即時數據做決定。

    30歲的張哲清表示,「我們以前都是用手寫紀錄,所有的內部數據都混在一起,造成很多浪費」。

    瑞昌溢香農產品工廠工人用起貨機搬貨。路透社


    張哲清跟其他接受路透社訪問的廠二代一樣,從來沒想過接班。他之前是在法國留學主修景觀設計。

    但他覺得自己必須插手工廠管理,至少要管個幾年,同時說服55歲的父母要技術升級,讓他們相信在店商平台開設新的鋪貨管道是值得投資的事。

    他認為一定要做點改變,「前線的員工越來越老,年輕人比較不願意在前線工作」。中國年輕人失業率越來越高,其中很多人有大學學歷,即使接受一份學歷要求比較低的工作,也不想在工廠上班。

    他說父母一開始很抗拒,不願意花錢在他們認為過去沒有問題的生意上,但是最後還是讓步了。

    他說,自己加入管理後,每年銷售量增加了35%,「我有時會好奇,為何我們的電商成功了,其他人卻失敗了。一位經理跟我說,這是因為你是你媽的兒子,她絕對會支持你,就算你失敗」

    廠二代嘆「挑戰性太高」,辭職不幹了
    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工廠整體升級的規模,遠勝過於這些年輕廠二代實施的改變。

    有些產業因為有政府的補助、外資和專業技術,已經擾亂了全球市場,例如高度採用機器人的電動車工廠。

    不過專家認為,從底層開始改革的廠二代,對於維持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非常重要。

    張哲清引用的依稀科技來自於「黑湖科技」,該公司有超過1千名像是張哲清一樣的廠二代。

    溢香農產品工廠工人將雞蛋分類。路透社


    黑湖科技34歲創辦人周玉相(Zhou Yuxiang,音譯)表示,「在過去數十年,許多工廠的模式基礎都是
    的模式都是以收入成長為主,只有很少數的人會注意工廠效率或數位化」。周認為自己也是廠二代,雖然他並未管理父母的公司。

    他說,「他們通常透過一堆紙本文件管理業務,更先進的工廠可能會使用Excel,但最多就這樣了」。

    政府智庫「科學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專研生產升級的研究人員田蔚華(Tian Weihua,音譯)表示,廠二代對科技比較熟悉,再加上國外的經驗,比較能讓工廠在充滿挑戰的新環境下保持競爭力,這些挑戰包括成本更高、外部需求減弱,以及其他更便宜、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出現製造中心。

    田蔚華表示,「技術升級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強調未來必須還要有更多提升,包括產品創新。

    不是所有的廠二代都能走到這一步。

    29歲的張盈(Zhang Ying)之前在倫敦藝術大學主修紡織設計,2017年接手父母在寧波的成衣工廠,但是現在經營得很辛苦。過去10年,薪水已經成長2倍以上,平均月薪超過7千人民幣(約3萬元台幣)。工人大部分都來自其他內陸省分,現在也很缺工,她根本不敢開除他們。

    她去年休假準備懷孕,把廠務交給其他經理管理,現在不想回來上班。

    她說:「挑戰太多了,壓力來得太突然,太龐大。我因為壓力太大得了蕁麻疹,必須休養1年,所以我辭職不幹了」。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