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南韓都是以半導體產業為主力,但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台灣是南韓的5倍。圖為台積電與三星Logo。路透社資料照
據南韓媒體今天(9/10)報導,今年台灣GDP成長率預計達到4.5%,南韓則預計達到0.9%,兩國差距達5倍,南韓已進入「非常緊急狀態」,分析指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支援方面,幾乎不存在朝野分歧,且南韓從去年底開始,經歷戒嚴、彈劾等風波,國內政治相當不穩定,也是一大原因。
據《韓國經濟》報導,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台灣向來與南韓處於競爭關係,今年台灣GDP成長率預計達到4.5%,主因包括人工智慧(AI)半導體的需求大幅增加,帶動超乎預期的出口增幅,上個月台灣的出口額高達584.9億美元(約1.7兆元台幣),創下歷史新高,也是首次超越南韓的單月出口額(584億美元)。
報導指出,南韓的出口也較去年同期增加1.3%,創下歷史新高,但仍無法追上台灣的增長速度。南韓今年預計經濟成長率僅0.9%,與台灣差距達5倍,兩國都是以半導體產業為主力,成長率卻出現巨大差距,主因在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支援政策發揮效果。
報導提到,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支援方面,幾乎不存在朝野分歧,2017年修正的勞動基準法,調高加班時數上限,2023年通過的「晶片法案」(意指《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讓半導體業者研發費用的25%,能抵減年度營所稅。
相較之下,南韓政府曾一度想將半導體產業,列為工時上限的例外,卻始終未能成功推動。李在明政府近日推動的《商法》修正案與《黃色信封法》,則進一步對企業營運造成限制。
《韓國經濟》的標題直接寫道:「被台灣超越的震撼預測…受限於管制的韓國進入非常緊急狀態」,內文則以「奔跑的韓國之上,還有飛翔的台灣」,來形容兩國的成長差距。
韓國國際通商學會會長許正(허정,音譯)分析:「台灣比韓國更快,向美國供應AI半導體,並在封裝等先進技術方面獲得認可,導致需求集中,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的信任,影響了整個供應鏈。」
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院長張相植(장상식,音譯)認為:「韓國專注在記憶體領域,但台灣在晶圓代工、封裝、設計等廣泛領域,建立價值鏈,在AI時代佔據更穩固的位置。」
報導強調,政治環境也是重要因素,南韓自去年底陷入戒嚴、彈劾、總統大選等政治不穩定的局面,導致國內消費低迷,連續5季陷入0%左右的低經濟成長率。
韓媒報導也提醒,台灣過於依賴半導體及資通訊(ICT)產業,如果不進行結構改革,一旦AI熱潮消退,經濟成長也會熄火,一名南韓政府相關人士說道:「如果不進行年金、勞動、教育等領域的大膽變革,經濟難以再度起飛,台灣與韓國都面臨相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