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右)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左)一起參觀俄羅斯卡累利阿共和國(Karelia)的瓦拉姆修道院(Valaam Monastery)。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於15日在阿拉斯加會面,《時代》雜誌獨家報導,這場「雙普會」幕後,其實是俄羅斯的小老弟、白俄羅斯獨裁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擔任溝通管道,而且盧卡申科一直在指導美國官員如何和俄國保持談判對話。聽起來如此超現實,實際上才是真正的外交形勢,畢竟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最好一切都能化為己用。
《時代》這篇獨家報導由資深記者舒斯特(Simon Shuster)撰寫。今年5月,他接到白俄羅斯官員的電話,對方主動表明,總統盧卡申科希望接受《時代》採訪,想知道安排一場採訪要多少錢;舒斯特感覺這名官員好像不太懂得怎麼和西方媒體對話,於是說明「採訪和訪談過程都不能有賄賂行為」,對方還愣了一下。
舒斯特於是向美國官員確認了盧卡申科在美俄談判中扮演的角色。原來,今年1月川普就任後至今,美國官員至少5度前往明斯克;盧卡申科一直在替美俄傳遞訊息,指導美方官員如何維持和克里姆林宮的談判。最終,舒斯特在7月底前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採訪盧卡申科。
想要關係正常,就要能和所有人對話盧卡申科自1994年掌權至今,號稱「歐洲最後獨裁者」,雖然其實東歐目前也有幾個國家的領袖被質疑實施專制統治。盧卡申科向來被認為是普丁的小老弟,2020年8月大選被質疑舞弊,國內發生大規模抗爭,看戲看了3週的普丁終於表態繼續支持盧卡申科、協助鎮壓,小老弟這才保住了政權。
或許是侍候普丁久了,盧卡申科也很懂怎麼吸引川普的注意力。盧卡申科向美方保證,即使俄國繼續轟炸烏克蘭,俄國還是願意真誠談判、邁向和平,他刻意以一種能夠吸引川普注意力的方式來向美方推銷和平協議:「要是我們能達成協議,大家肯定雙手奉上諾貝爾和平獎給你們。」
2025年8月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左)接見美國總統川普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右),當天美俄宣布將有「雙普會」。魏科夫本是川普的中東特使,最初任命的俄烏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不受克宮歡迎,結果與俄方的正式接觸大多由魏科夫負責。美聯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第一個代表川普政府出訪白俄羅斯的特使,是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他是職業外交官,能說流利的俄語,2023年夏季起負責美國對東歐事務,沒受到改朝換代的影響;在拜登政府時期,他推動強力施壓白俄羅斯的政策,孤立白俄羅斯經濟來打擊盧卡申科的獨裁政權,結果導致白俄羅斯更加依賴俄羅斯和中國。
去年11月川普勝選後,美國國務院開始準備迎接外交政策的重大改變,史密斯的任務也從打擊白俄羅斯,變成了如何幫助川普政府改善美俄關係、結束烏克蘭戰爭,於是他開始和白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團接觸。盧卡申科也把握機會、盡釋前嫌,他受訪時說:「這就是我的信條,我的原則:
如果你希望關係正常,那就必須和所有人對話;如果你不對話,那就會一點一點的走向戰爭。」
為了吸引美國人(或者說讓美國人上鉤),盧卡申科1月26日(川普上任第6天)就展現誠意,釋放一名被關押在白俄羅斯將近5年的美國人;兩週後,2月12日,史密斯就到訪明斯克,盧卡申科在宮殿親自接待,還開玩笑說「別想招募我去當你們CIA的間諜」,史密斯笑答「我們才不會招募一國總統」。
盧卡申科一開始就對史密斯言明:他每一步都會和普丁協調,沒有俄國批准,他不會做出任何決定,「我們可以議論俄羅斯、議論普丁、議論戰爭,但基本上來說,我們不會背著俄羅斯和美國人達成協議,那是大忌」,而美方同意了這一點。
2025年8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右)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左)一起參觀俄羅斯卡累利阿共和國(Karelia)的瓦拉姆修道院(Valaam Monastery)。路透社
4月,川普前律師柯爾(John Coale)率團訪明斯克,盧卡申科熱情款待,當晚又釋放了幾名政治犯,包含1名美國公民,再讓川普政府歡慶一次小勝利。
柯爾告訴舒斯特,對於盧卡申科是真心要幫忙推動雙普會、還是普丁派來扮白臉的,美方也有疑慮,「我們當然也沒那麼天真,但他(盧卡申科)和普丁是朋友,兩人經常通話,他主動提議說會幫我們轉達消息給普丁,
這就是一個管道,懂嗎?非常寶貴的管道。」
柯爾說,美方就是利用這個管道來向俄國推動雙普會的想法,希望川普和普丁面對面溝通,可以打破僵局,「我們一直把峰會的想法推給盧卡,讓他去告訴普丁」。
懂得示好和讓步,不理解也要會演盧卡申科和美方官員最激烈的一次互動在6月20日,當時由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率團前往明斯克,前面提到的史密斯和柯爾也同行。這次訪問比較特殊,有白俄官媒來拍攝,好讓盧卡申科做個大內宣;鏡頭前互動友好,沒想到攝影機關掉後,盧卡申科忽然變臉,斥責柯爾沒有好好影響川普對俄烏的看法。
據知情人士透露,凱洛格硬起來,回應盧卡申科說,雙方目前信任不足,「白俄羅斯應該有點釋出善意的大動作」。盧卡申科也算是一點就通,美國代表團搭車離開白俄羅斯的途中,在路上與一輛白俄羅斯國安會特勤的廂型車會合,車上有14名囚犯,包含知名白俄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基(Sergei Tikhanovsky)。
2025年7月14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在基輔會見美國總統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凱洛格(右)。凱洛格本是俄烏特使,但他打從一開始就不討俄國的喜,默默改稱烏克蘭特使。路透社
與此同時,俄羅斯不斷加大對烏克蘭的轟炸,7月發射的無人機和飛彈是2022年2月開戰以來最多;川普從起初對普丁稱兄道弟似的追捧、喊話,到後來開始痛罵普丁「講幹話,殺太多人」,7月底對普丁下「最後通牒」,要俄國停火、否則就制裁所有採購俄國石油產品的國家(即「二級制裁」),但俄國還是無視。
在俄國猛轟烏克蘭期間,盧卡申科仍繼續告訴美國人:普丁是想要和平的,也準備做出一點讓步。因此,美國一直沒放棄雙普會的希望,最終也在8月6日確認將舉行雙普會,且形式也像盧卡申科建議的那樣,只有美俄、沒有烏克蘭。
盧卡申科到底是在幫美國,還是在幫普丁拖延時間,這點外界不得而知。7月受訪時,他告訴舒斯特,雙普會最終能否達成和平,要看川普夠不夠尊重普丁,「你得讓場子好看一點,為了和平,
你可能必須有一點狡猾,也要做出一點讓步,即使你不理解普丁,也要把他當成一個人對待」。
盧卡申科說,對俄國人來說,
談判的氛圍和形式,和談判內容一樣重要,至少在談判初期必然是如此,「不要強加條件,不要拍桌,不要侮辱普丁。如果他受辱卻忍氣吞聲,俄國國內是不會放過他的」。舒斯特聽到這裡的感想是,這彷彿是在說,美國應該像保護烏克蘭人的生命和領土一樣,也要多多關照普丁脆弱的自尊心、驕傲和支持率。
舒斯特回憶,那天他在白俄總統府二樓的小書房採訪盧卡申科,房裡有列寧畫像。盧卡申科說,他1980年代在共產黨政府任官時,這幅畫就掛在他辦公室裡。1994年他贏得白俄羅斯首次總統大選,而那也是唯一一次被認為公正的大選;此後他繼續採用蘇聯統治風格,蘇聯時期的徽章、機構名稱、建物幾乎都沒變。
盧卡申科對此表示:「我現在當然不是蘇聯人了,但蘇聯原則,尤其那些最優秀的原則,一直刻在我心中,我為什麼要拒絕那些原則?就像美國人不會拒絕自己的歷史,我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還和俄羅斯維持友誼,維持最密切的合作關係。」
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逐漸走上不同的道路。烏克蘭近20年來一直嘗試擺脫俄羅斯控制,盧卡申科則認為,就是這樣才導致戰爭爆發,「澤倫斯基(烏克蘭總統)明知道他們就住在俄羅斯這頭沉睡的熊旁邊,為什麼要去吵醒這頭熊呢?」
2014年8月26日,時值克里米亞公投入俄5個月後、烏東衝突期間,俄烏在白俄羅斯明斯克會談,俄羅斯總統普丁(左起)、白俄總統盧卡申科、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出席,同年9月俄烏簽署《明斯克協議》。美聯社
盧卡申科在與美方接洽時,也持這種立場,並建議「雙普會」初期應該排除澤倫斯基,最好也排除歐洲;他告訴舒斯特,「只要我們能和美國達成協議,歐洲就無路可走」。他對歐洲的看法倒和川普政府不謀而合,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凱洛格2月就說,和平談判應該由美國斡旋俄烏,這三方參與就夠了。
道不同,其實一樣都是當人家小弟「雙普會」最後果然沒計畫讓烏克蘭登場,對烏克蘭來說情何以堪。如果雙普會上真的決定了烏克蘭的未來,烏克蘭就必須承認,他們灑熱血捍衛的自由和主權,只能屈於大國的意志之下。
盧卡申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在他看來,俄烏開戰後,烏克蘭
仰賴美國和歐洲的金援和軍援時,就已經失去主權,「不小心的話,烏克蘭就會像失去烏東一樣失去基輔,至於自家領土的控制權,早就失去了」。
俄軍在烏東緩慢推進,烏克蘭人民似乎也累了。8月7日的蓋洛普最新民調顯示,烏克蘭人對於戰鬥到勝利的支持度已跌到新低,超過三分之二支持盡快透過談判結束戰爭。
盧卡申科承認,俄國可能也無法打下更多土地,「普丁知道那要付出什麼代價……這場戰爭,或說特別軍事行動,沒有像他想像中那樣發展。我想他也有很多後悔的部分,非常後悔」。但是,被問到普丁願意做出哪些讓步、或者如何阻止普丁再次發度戰爭時,盧卡申科又開始打太極,然後建議美國正式承認俄羅斯對烏東、烏南4州的主權。
盧卡申科說,他的任務是想辦法讓川普和普丁會面,而具體細節只能由這兩位霸主自己決定,「現在一切都看川普的了,但他那種性格,很容易把這一切搞砸」,例如最後通牒、例如揚言制裁和加徵關稅,「都很愚蠢,單純是情緒化的表現,在政治上不應該這樣做」。
2018年7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右)、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芬蘭赫爾辛基會面,進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最後,盧卡申科終於解釋了他為什麼想受訪。他在和美方打交道的過程中,幫助普丁爭取了有利談判的條件,同時拖延時間讓俄軍持續進攻,但川普在關鍵時刻開始發飆,威脅要對俄油徵收二級關稅,這可能導致當時還在推動中的雙普會破局。他告訴舒斯特:「我希望你能動搖美國輿論。會有用的,只要推川普一把就可以了。」
事實證明,川普不需要任何輿論壓力,也會想要見普丁。川普大概也不需要盧卡申科的建議。舒斯特指出,「無論盧卡申科多努力表現得像個誠懇的協調者,他對美國代表和我傳達的所有訊息,都在炒作對普丁強硬會有什麼危險,他想讓我們所有人都相信,美國與克宮交手時,應該要用溫和的語氣」,然而川普一開始就是這樣做的,那也沒讓烏克蘭往和平更近一點。
對話不代表認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盧卡申科到底是支持和平的斡旋者,還是普丁的傀儡?其實不是重點,他對俄羅斯、烏克蘭或美國的看法也都不是。你認不認同他,也不是。
重點是,美俄實際上一直都有對話。智庫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歐亞研究員艾皮斯克波斯(Mark Episkopos)指出,歐盟在過去3年半迴避和俄羅斯對話,結果這下發現,美俄都在繞過他們,而不是與他們合作。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俄羅斯專家、《沒有砲火的戰爭》作者蓋雷歐蒂(Mark Galeotti)回應艾皮斯克波斯:「悲哀的是,這話沒說錯。我們原本可以一面支持烏克蘭,一面也和俄羅斯對話(這不代表認同俄羅斯)。畢竟在冷戰時期,我們就有做到把對話和圍堵/競爭結合在一起。」
川普心心念念想獲得一座諾貝爾和平獎。蓋雷歐蒂對此開玩笑說,如果俄烏真的因為「雙普會」而實現了和平,諾貝爾獎要不要考慮乾脆頒給盧卡申科呢?反串要註明,蓋雷歐蒂最後強調,「真的只是說個笑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