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與飛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飛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攜多型艦載戰鬥機、直升機和陸戰隊員週四(7/3)起訪問香港5天。路透社
中國軍隊正進一步深入太平洋,派遣機艦至新的區域,航艦近期甚至首度突破第二島鏈,促使美國鞏固印太區域的防禦及聯盟,同時將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視為演練入侵行動。
中國軍隊如何突破自身長久以來在太平洋的地理界線,而美國又是如何試圖應對察覺到的威脅,以下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彙整與分析。
中國的影響力通常是以它在「第一島鏈」內與「第二島鏈」附近的活動衡量。第一島鏈連結日本、台灣、菲律賓等美國夥伴國家,第二島鏈的國家及領土則較為稀疏分散。美國安全官員認為,第一島鏈標誌出中國希望在區域衝突中占主導地位的海域。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軍隊經常在台灣及南海周邊活動,進入東海的爭議海域,並於黃海進行更多活動。在黃海加強部署,有助北京在台海衝突下更自由行動。
中國兩艘航空母艦今年6月首次同時在西太平洋進行演習;其中一艘航艦連同至少另外7艘船舶航經日本硫磺島,這是中國航艦首度穿越第二島鏈。
一群中國海軍船艦今年也穿越澳洲附近的塔斯曼海(Tasman Sea),並於途中進行實彈演習;紐西蘭國防部長稱此事敲響「警鐘」。
美國已在菲律賓北部部署所謂「航艦殺手」飛彈,中國在衝突中若要穿越第一島鏈,將因此面臨更多危險。不過中國6月展示武力的行為,是重要的對抗跡象。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坎培拉校區海軍研究兼任研究員派克(Jennifer Parker)表示,問題不在於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日益提升,或在離海岸更遠的地方部署,而是「他們這麼做的本質,就是挑釁」。
在美國看來,中國大規模軍事演習對台灣構成最大威脅。美軍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司令帕帕羅(Samuel J. Paparo)指稱,中國於台灣周邊軍演是在演練入侵行動。
台灣海峽的海、空域每天都能記錄到這類威脅。台灣政府指出,中國軍機如今定期穿越名義上的海峽中線,進入台灣實際上的防空識別區(ADIZ),架次遠高於過去數量。
根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遵循美方政策,不言明美軍是否會於台灣遭中國侵略時馳援。在台灣,美國介入被視為阻止中國占領的必要條件。美國目前對台軍售飛彈防禦系統等武器、訓練部分台灣軍人,並援助台灣國防產業。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5月底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上告訴各國國防官員,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可能已經迫近」,並警告如果北京試圖占領台灣,將帶來「毀滅性後果」。這是他敦促印太夥伴國家採取更多行動反制中國的一環。
川普政府推動盟邦付出更多努力的最顯著案例,或許是施壓亞洲盟友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
美國同時在亞洲維持安全部署,日本沖繩縣有數萬美軍官兵駐紮,當地距離台灣不到800公里;大約5萬5000名美軍人員在日本駐軍,韓國則有逾2萬8000名美軍。
美軍也在美國領土關島增強軍力,當地本已停泊數艘核子潛艦和部署長程轟炸機,如今又新建一座預計能容納5000名陸戰隊隊員的基地。
報導指出,美國在菲律賓沒有部署常駐軍隊,但馬尼拉當局近年准許美軍進入更多菲國基地。美方在當地加強活動,包含在北部呂宋島(Luzon Island)部署陸軍泰風飛彈系統(Typhon missile system,又譯堤豐),將中國軍事及商業中心納入打擊範圍內。
美國軍演遍及印太區域,也包括在偏遠島嶼進行大型演習,例如美軍最近在距離台灣南方193公里的1座菲律賓島嶼部署高精準反艦飛彈系統。有19國參與、為期3週的「2025年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 2025)演習昨天在澳洲展開,由美國共同領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