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就業難、學位「貶值」碩士等同學士 北大等名校菁英傷最重

    2025-07-14 20:16 / 作者 國際中心
    北京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此為示意照,圖中畢業生非文中提及受訪者。翻攝微博@北京大學
    每年畢業季前後,中國各省總有熱鬧的招聘大會,幫社會新鮮人找頭路,不過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停滯,復甦緩慢,如今又面臨川普關稅壓力,薪酬好的私人企業不是人事凍結,就是挑碩士學位錄用,逼得許多大學畢業生,尤其名校菁英只能回到校園攻碩士,他們心知肚明碩士文憑不是保證,只是進入職場最基本的入場券。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中訪問多名中國名校畢業生,不願透露本名以免日後求職困難Crystal ,畢業於首屈一指的北京大學,她一心想進入頂尖的科技或金融集團,在學時參加美國管理諮詢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的案例研究競賽,在4家科技公司包括TikTok、小紅書等實習,2023年的畢業時成績在全班前10%。

    北京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此為示意照,圖中畢業生非文中提及受訪者。翻攝微博@北京大學


    但是畢業後的她只有一個選擇:讀研究所,2年後取得碩士學位進入職場。她說現在大學畢業再也找不到工作了:「北京大學2014年的畢業生,無論怎樣都能找到體面的工作、過上舒適的生活。但我們不是這樣了,我們畢業的時候,經濟前景相當黯淡。」

    《華郵》指出Crystal的處境反映了中國大學畢業生疫情後的就業困境,即使是中國菁英大學畢業的頂尖人才,或者說尤其是頂尖人才,尤其如此。

    北京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此為示意照,圖中畢業生非文中提及受訪者。翻攝微博@北京大學


    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錢楠筠(Nancy Qian)說,精英學院的畢業生要「拼盡全力」才能找到一份薪水很一般的工作,「這意味著這份薪水根本不夠他們獨立生活。」

    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停滯,復甦緩慢,畢業生日多而職缺日少,僧多粥少,薪酬最高的私人企業轉而雇用碩士,這也導致中國頂尖大學畢業生湧入研究所,每年約有80%的北京大學畢業生選擇進研究所深造。

    北京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此為示意照,圖中畢業生非文中提及受訪者。翻攝微博@北京大學


    錢楠筠說如今學生讀研究生學位不是為了「獲得更高薪工作」,而是為了「找到工作」,但碩士學位不保證一定有工作,中國最大線上招聘平台之一「智聯招聘」2023年報告指出:「許多人錯誤認為一旦獲得碩士學位,就能獲得就業金鑰匙,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張入門的門票,能否找到好工作,還是要看你的能力。學歷是最低要求,不是優勢」。

    《華郵》指出,清華大學2013年畢業生,54%攻讀研究生課程,2022年比例上升至66%。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48%攻讀碩博士, 2024上升為66%。

    北京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此為示意照,圖中畢業生非文中提及受訪者。翻攝微博@北京大學


    《華郵》採訪另一名北大的董姓女學生,她也說想在私人企業工作,拿到碩士學位只是個開始,「你甚至在開始找工作前,就要完成一些實習,獲得證書」,她曾做過6個實習工作,今年在成功在電子商務公司「美團」找到工作。

    錢楠筠說令人驚訝的是,這波就業市場困境打擊的是通常被認為最安全的人群,也就是名校菁英,這也讓很多擠破頭進入一流大學的年輕人沮喪,「他們不禁會想這一切意義何在?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或許我們應該放棄。」

    北京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此為示意照,圖中畢業生非文中提及受訪者。翻攝微博@北京大學


    北京一間電信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齊明耀(Qi Mingyao,音譯)說他1992年上大學時,大學畢業生100%能找到好工作,但現在研究生就像當年的大學生,而現在的大學生就像當年的職校生。

    他談到由於經濟狀況,他的員工人數從疫情前約60人減少到目前約20人,過去幾年也沒有招募新血。如果再徵才,他也要找碩士畢業,「我們會尋找軟體開發人才,研究生比大學生擁有更多專業技能。」

    而當勞動市場低迷,錢楠筠說當大量年輕人失業、覺得自己沒錢結婚生子,那麼社交、結婚生子和組建家庭的所有正常機制都被破壞了,影響的就遠不止就業了。

    北京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此為示意照,圖中畢業生非文中提及受訪者。翻攝微博@北京大學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