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會聽證會:盟友貢獻不應只考量軍費 中國若相信貿易代價慘重將不會攻台

    2025-03-27 14:48 / 作者 李寧怡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左二)去年4月訪台,與時任總統蔡英文及多位官員合影。總統府
    美國多位學者週三(3/26)在聯邦參議院一場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政府不應只看軍費支出比例,也應考量盟友在戰略上的貢獻。有學者表示,如果北京相信美國的盟友會以切斷貿易關係作為回應,就不會侵略台灣。

    南華早報》報導,在這場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史丹佛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梅慧琳(Skylar Mastro)表示,中國是「出口導向經濟」,「如果他們相信,一旦攻台會導致美國盟友及夥伴停止貿易往來,他們就絕對不會這麼做」。

    報導稱,梅慧琳與其他出席作證的學者強調,盟友與夥伴對美國在軍事上嚇阻中國的貢獻,絕對不僅止於財務支援。

    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主席薛瑞福(Randall Shriver)在聽證會指出,軍事分擔「往往被限定在數字上」,只看「一個國家的防衛費用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但只從數字「無法看出全貌」。

    菲律賓軍費僅GDP 1.5% 但基地供美軍使用

    他表示,菲律賓的防衛支出雖然僅佔GDP的1.5%,但開放更多軍事基地供美國使用。

    美國總統川普去年9月競選期間,就曾在受訪時稱台灣的國防支出應提高至GDP的10%。他在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也著重於要求盟友增加軍費,並以佔GDP的比例為衡量依據,甚至揚言若未達標將撤軍。

    川普提名的美國國防部次長人選柯伯吉(Elbridge Colby)本月4日也在參院任命聽證會表示,台灣目前軍費「遠低於」GDP的3%,應提升至GDP的10%;他也要求日本在2028年將軍費增至GDP的3%;日本政府已計劃2027年將軍費的GDP佔比自1.6%增至2%。

    我行政院在2025年預算案中將國防開支增加到創紀錄的6470億新台幣,約佔GDP的2.5%。賴清德總統2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宣布,要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佔比3%的目標。

    專家:盟友對美的堅定支持 非軍費多寡能衡量

    在週三的聽證會上,多位作證專家都表示,盟友對美國嚇阻中國的幫助不限於軍費,還包括讓美軍戰機穿越領空、投資美國的造船業等不一而足的貢獻,以及對美國的堅定支持。

    薛瑞福舉例說:「澳洲自一次大戰以來,在每一場戰爭中都與我們並肩作戰。」

    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事務學院教授車維德(Victor Cha)也表示,美國需要印太盟友「共建集體的經濟嚇阻框架」,在北京採取「機會主義式侵略」時用於對抗。

    專家:應向盟友恢復各項援助

    與會專家指出,也因此美國必須向亞洲盟友提供人道、發展、技術與政治上的援助。

    梅慧琳表示,鼓勵盟友分攤軍事負擔,「最好的方式不是公開批評盟友並提出要求,而是提供超越安全保障的支持」。

    與會專家說,這些支持可以包括川普政府大幅刪減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援助計畫,以及美國之音(VOA)、自由亞洲電台(RFA)等報導極權國家真相的媒體。

    薛瑞福呼籲應儘速審視並恢復各項援助計畫,以及教育和文化計畫,包括資助美國公民出國學習、教學和進行研究的傅爾布萊特(Fulbright )獎學金。

    梅慧琳表示,恢復這些計畫極具急迫性。她表示,她曾與中國軍方官員直接對話,並詢問共軍在亞洲的軍事活動,「他們告訴我,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美國的盟友和夥伴認為,美國幫不了他們」。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