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及歐洲議會達成初步共識,將推動禁止森林濫伐相關產品進口,法案最快將於3月底進行表決。若通過立法,將成為全世界首個立法禁止森林濫伐製品進口的地區,此舉已招致兩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反彈。

印尼廖內群島省工人搬運棕櫚樹果實。路透社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盟於2021年提出草案,要求企業提供產地證明,確認其商品並非在遭受森林濫伐的土地生產,產地證明以2020年年底後方為有效。這項法案涵蓋的「森林濫伐產品」,包括牛隻、可可、咖啡、棕櫚油、大豆、木材及橡膠等。
環保專家希望,這項法案能立下全球性標準與里程碑,促進供應鏈透明並降低森林砍伐的破壞。
馬印兩國主張,歐盟這項法案是保護主義和歧視之舉,「是歐洲阻止市場流通的刻意行動」,並威脅要停止出口棕櫚油至歐盟。
印尼和馬來西亞分居全球最大棕櫚油出口國前兩強,產量遠高於其他國家。但歐盟將於2030年之前停用棕櫚油作為生質燃料,馬國總理安華上月訪問印尼,與印尼總統佐科威討論加強棕櫚油產業合作,並「打擊外界對於棕櫚油的歧視」。
除了馬印兩國,巴西、阿根廷、迦納、奈及利亞及加拿大等農產品出口國也認為,歐盟這項法案的保護主義成分居多,可能形成貿易壁壘及對外國供應商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