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上月訪台後,烏克蘭對台灣的態度明顯轉變。基輔如今似乎正處於從北京轉向台北的初期階段,這種變化可能帶來重大地緣政治影響。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裴洛西8月初訪問台灣後,中國連串的報復與威脅行動讓美國、日本和立陶宛等國政要紛紛訪台表達支持。
對烏克蘭來說,關係轉變的第一個具體徵兆出現在8月25日,當時烏克蘭國會新成立的15人友台小組與台灣立法院親烏小組召開線上會議。
烏克蘭國會友台小組成員、民意黨(Holos)議員索夫桑(Inna Sovsun)表示,裴洛西訪台期間和之後,烏國媒體、具有影響力人士和官員都注意到台灣的困境,這也引起烏國整個社會的廣泛共鳴。
索夫桑形容,這是一個重要轉捩點,所有烏克蘭人都開始支持台灣,「越來越多國會議員開始對這項議題感興趣,並研究與台灣合作的可能性…我們同樣期望能保護自己,免受帝國主義專制政權的侵害」。
事實上在過去6個多月,中國拒絕譴責或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件事一直在烏國輿論中持續發酵。
如今,反中情緒和親台勢頭正在成形,中國在9月首週參加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聯合軍演,也促使烏國政界人士質疑,基輔為何要維繫2011年與中國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
發起友台小組的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上月曾發推文說:「如果中國在俄羅斯侵略並屠殺烏克蘭人期間,與侵略國進行聯合軍演,那麼它就不能聲稱自己是烏克蘭的戰略夥伴。」
據中國官媒報導,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月15、16日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會面。這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習近平首次在中國境外會見他國元首,此舉也進一步突顯中俄的親密關係。
專精烏克蘭與中國關係的學者普塔(Yurii Poita)指出,在戰爭爆發前,烏國並不清楚瞭解台灣的狀況,但在過去半年裡,台灣的知名度迅速上升。而且台灣不像中國,不僅在俄軍入侵後迅速對莫斯科當局實施制裁,台北也舉辦過多場支持烏國的集會。
普塔表示:「烏克蘭人對台灣的關注和感激日益增加,因為台灣向烏克蘭提供人道和財政援助,包括重建烏國城市和醫療設施。未來這種趨勢將持續強化,特別是在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失敗背景下,越來越多烏國專家開始認為需要認真強化烏克蘭與台灣之間的關係。」
索夫桑則列舉立陶宛的例子稱,去年立陶宛宣布將在台灣開設代表處,北京隨即對維爾紐斯(Vilnius)當局展開經濟報復。然而,立陶宛並未因此退縮,它與台灣的外交和經濟關係也在過去一年間穩步成長。
索夫桑表示,她預計烏克蘭與台灣的關係也會出現類似發展,包括最終在台北開設烏國代表處。
從另一方面來看,目前中國仍是台灣和烏克蘭的最大貿易夥伴。
分析指出,台灣可以利用自身案例,向烏國說明如何在面對中國壓力的同時,堅持自身立場,並繼續進行貿易。
正如普塔所言,儘管烏中屬於戰略夥伴關係,但實際上,兩國之間主要就是經濟關係。自2011年以來,兩國就未曾進行戰略聯合計畫,且在烏克蘭的外國投資總額中,中國的占比不到1%。
普塔指出,「中國沒有在烏克蘭創辦企業,只有購買原物料和農產品,並銷售高科技產品。雙方國防合作也只有單方面,目標僅是讓中國購買烏克蘭產品。」
自開始就反對與北京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索夫桑強調,「我認為(烏中)夥伴關係早已結束,不是在紙上,而是實質關係上…我們在國會成立友台小組,且已跟台灣立法委員舉行首次會談。我們希望與支持烏克蘭獨立並推動民主原則的國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