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個真實且殘忍的心理實驗:拆散三胞胎兄弟觀察成長,竟間接造成一樁悲劇

    2020-10-20 18:08 / 作者 陳玠婷

    英國導演提姆‧沃爾德(Tim Wardle)的記錄片《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講述紐約長島一對剛出生不久的三胞胎,出生不久後就被送到收養機構「路易斯懷斯Louise Wise Services」,由兒童精神學家彼得‧紐鮑爾(Peter B. Neubauer)進行一場祕密且不人道的心理實驗,他們被拆散送往三個不同社會階層家庭,希望能了解遺傳基因和後天環境養成,會如何影響人的一生。



    雖然這場試驗被公開後,遭受社會撻伐,因此從未公開結果,而三兄弟截然不同的人生卻也昭示後天環境對成長影響甚巨,其中一人不幸自殺身亡。

    三胞胎Bobby、David、Eddy19歲相認後曾開心相處一陣子。

    一場不公開的心理實驗,讓三兄弟走上不同人生

    1961年,一位猶太裔的單親媽媽生下四胞胎,第四胎很快夭折,其它三個兒子則被送往收養機構,接受Neubauer教授階級實驗計畫。據了解,單親媽媽和孩子都被蒙在鼓裡,而收養家庭是直到手續完成後才被告知,他們形容就像「強迫中獎」,其中一位家長說:「為什麼要殘忍拆散他們?我們有能力領養三個孩子啊。」



    這三個孩子分別是羅伯特‧巴比‧沙夫蘭(Robert Bobby Shafran)被上流社會家庭收養,父母親是醫生和檢察官,他的生活優渥也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樂於探索、頗有主見。



    艾迪‧格蘭德(Eddy Galland)在中產家庭長大,家裡物質條件無虞,但養父採傳統教育,不僅嚴格,和孩子也缺乏親密交流,Eddy的個性也較為敏感。



    大衛‧科爾曼(David Kellman)則在雜貨店移民家庭長大,生活不富裕但家人感情緊密,養成他樂觀卻穩重成熟的個性。

    左起為Eddy、David、Bobby,他們長得非常相似,外人幾乎無法分辨。

    三兄弟上大學前,從不知道還有其他兩人存在,直到19歲上大學時,Bobby走在校園裡常被不認識的同學叫Eddy,宿舍同學也說Bobby跟前室友Eddy長得一模一樣,熱心安排兩人見面相認。而這段相認的佳話被媒體報導後,David的養母鼓勵他撥電話給其他兩個兄弟,分散多年的三人才終於團聚,互相了解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坐姿、表情、香菸品牌、喜歡摔角和中國菜等習慣都一樣,爲這段不可思議的「奇緣」添加更多話題性。

    20年後三人戲劇性相認 發現實驗真相

    很快的,三人決定住在一起,一起演出瑪丹娜的影集,也在Soho區合夥開一間牛排餐館,互動相當緊密。不過熱潮過後,三兄弟發現彼此個性差異很大,工作方面常常意見不同,最後只能關閉餐廳。而Eddy也在33歲時飽受躁鬱症困擾,開槍自盡,同年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揭發Neubauer的實驗,才讓Boddy和David恍然大悟,他們的心情很複雜,納悶同為猶太人的教授,爲什麼在美國對他們實行殘酷的實驗。

    Bobby(左)是保險顧問,David是名律師,兩人的生活順遂平穩。

    於是兩人要求收養機構和Neubauer說明原委,只可惜Neubauer教授在2008年已經過世(研究文件存放耶魯大學,直到2065年才能解密),當初收養機構員工也幾乎不在了,因此他們找不到交代,David說:「如果我們多了解實驗過程,或者知道結論,或許可以讓我們釋懷。」 Bobby則說他們的心情已經超出憤怒了,「我們是實驗對象,但我們也是受害者,我不想表現得像是被嚴重傷害過的人,我們也有家庭跟孩子,但他們待我們如實驗室裡的老鼠。」



    而David和Bobby至今還沒有得到回答,但畢竟生活還是要過,他們選擇積極把握當下,Bobby目前擔任保險顧問,日子順遂美滿,David則考上律師,日子充實且平順,希望有一天再想起這場實驗,不再心痛。

    更多太報報導

    今年最強國片《無聲》 女主原型來自台南啟聰集體性侵案件受害者,揭露台灣教育界偽善

    這個客人很特別!男子下廚做好菜招待性工作者,理由讓人心疼



     




    ↑加入太報Telegram頻道↑

     接收第一手消息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