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研調:晶片製造「在地化」趨勢成形 2025年台灣仍掌握全球44%晶圓代工產能

    2022-04-25 20:15 / 作者 戴嘉芬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在一個Podcast節目上表示,在美國設廠成本比台灣廠成本貴5成,且當地製造業人才短缺,在成本高昂又缺人的情形下設廠,恐是徒勞無功之舉。



    張忠謀進一步指出,美國因應兩岸地緣政治風險,遂鼓勵晶片業者在地生產;而疫情亦使得各國晶片朝「在地化製造」趨勢發展。研調機構TrendForce今日(4/25)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因應此趨勢,且為避免因物流困境或跨國出貨禁令導致晶片取得受到阻礙,台廠也順勢成為各國政府爭相邀請至當地設廠的對象。




    圖片
    各國晶片製造呈現「在地化」趨勢,研調機構指出2025年台灣仍掌握全球44%晶圓代工產能。圖為台積電八吋晶圓廠內部。(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市占26%,排名全球第二,IC設計及封測產業亦分別占全球27%及20%,位列全球第二及第一;而晶圓代工市占更以64%穩居龍頭,除台積電(TSMC)擁現階段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聯電(UMC)、世界先進(Vanguard)、力積電(PSMC)等晶圓廠亦各擁其製程優勢,顯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極具關鍵。




    圖片
    TrendForce分析2021~2022年全球晶圓代工業者的市占率分布圖。(圖片來源/TrendForce提供)




    目前八吋及十二吋晶圓代工廠以台灣擁24座廠為大宗,其次依序為中國、韓國以及美國。然而,從2021年以後的建廠計劃來看,新增工廠數量仍以台灣占最多,包含六座新廠計畫正在進行當中,其次則以中國及美國最為積極,分別有四座及三座的擴廠計畫。



    台灣晶圓代工廠在先進製程及部分特殊製程擁其優勢及獨特性,不同於其他晶圓代工廠多半皆仍在該國境內新建工廠,台廠在各國政府積極邀請下,考量當地客戶需求及技術合作的可能性後,除台灣本地外,也陸續宣布於美國、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進行擴廠。



    2022年台灣十二吋晶圓代工產能超過五成,先進製程16nm(含)以下市占更高達61%。但未來若廣於全球各地設廠,TrendForce預估2025年台灣本地晶圓代工產能市占率將略為下降至44%,其中十二吋晶圓產能市占落於47%;先進製程產能則約58%。



    TrendForce認為,台灣擁其人才、地域便利性及產業聚落優勢,也因此台廠仍傾向將研發、擴產重心留於台灣,從現有的擴產藍圖來看,至2025年台灣仍將掌握全球44%的晶圓代工產能,甚至擁全球58%先進製程產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強勢。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