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需量競價飆到10元是缺電?台電:只是電力調度工具之一

    2023-04-25 18:10 / 作者 吳馥馨 / 資深記者
    需量競價飆到10元是缺電?需量競價制度是電力調度的工具之一,主要是為了因應機組故障,近三年也已減少執行次數了。 台電提供
    上週二(4月18日)台電需量競價的收購價格飆到每度10元,遠遠高於火力發電成本,被外界解讀為「缺電警報」響了。台電今(4/25)日表示,需量競價制度是電力調度的工具之一,主要是為了因應機組故障,近三年也已減少執行次數了。

    經濟部長王美花週一(4月24日)在立法院被問及為何台電需量競價飆到每度10元?王美花解釋,這不是缺電,只是為了「買保險」,讓民眾安心。但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表示,既然是「買保險」就沒必要買到10元,反而造成民眾缺電恐慌,台電沒有充份對外溝通,才會讓外界解讀缺電警報響了,讓執政黨「背黑鍋」。

    台電今天表示,需量競價是2015年就開始推動的措施,主要如遇負載突增或機組臨時故障時才會視情況執行,並非常態作法,近三年也已減少執行次數。這是透過管理電力需求穩定供電,也是國際電業行之有年的普遍作法,相較為了一整年8,760小時中僅約200小時的用電尖峰而耗費鉅資興建尖載機組,以需量措施抑低用電,更可兼顧經濟與環保,國際電業也行之有年,台灣並非首例。

    台電表示,前次執行時,主因為台電自身水力電廠,加上台塑、海湖等民營電廠機組故障,影響近130萬瓩的供電,相當於當天夜尖峰負載的4%,為維持供電穩定,啟動需量競價機制。

    台電指出,若無需量競價制度,可能須啟用較昂貴、污染也較高的柴油機組,相較之下,從需求面進行管理,更可兼顧經濟與環保,也可見台電可以透過各項調度工具,確保穩定供電。

    需量競價為需量反應措施的一種,由用戶自行投標報價,為了避免用戶無限制的報價,當時公布的收購價格上限就是10元。台電強調,並非每度電都以10元得標,業者可以自由報價,價低者優先得標,成本較低之用戶會壓低報價以利得標。

    台電指出,去年需量競價執行費用約4.9億元,僅占台電公司整體支出約0.05%;所有需量反應措施執行費用共計僅約17億元,占整體支出約0.17%。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