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ChatGPT突停止3大服務 用戶氣炸紛紛喊退訂

    2025-11-05 09:24 / 作者 駱肇樑
    Open AI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ChatGPT突宣布停止3類服務,引起大量網友氣炸揚言退訂。美聯社
    Open AI近期針對旗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進行政策調整,宣布自10月底開始,將限制該AI工具不得提供醫療、法律及財務建議,以降低使用者因依賴AI建議而可能產生的風險。不過由於此舉涉及專業諮詢領域,過去有不少用戶依賴AI協助解決複雜問題,如今被強制中止,讓不少網友質疑Open AI是因「擋到別人財路而做出妥協」,更紛紛表示此舉將大幅影響他們續訂的意願。

    一名外國網友10月31日在Reddit上發文表示,自己嘗試讓ChatGPT分析醫學影像卻遭到拒絕,ChatGPT除了回應「不再分析醫療圖片」外,還附上OpenAI於10月29日發布的最新政策內容,根據規定,ChatGPT不得在針對醫療、法務或財務等專業領域做出建議,僅能以一般方式說明法規、法院程序,但禁止起草合約、解釋具體案件,也不能推薦證券、交易操作或稅務策略。

    新規上路後引起不少用戶反彈,網友紛紛表示「感覺是阻礙到別人的利益,所以ChatGPT只能做妥協」、「靠著ChatGPT省下不少法律諮詢費,以後又要花錢了」、「都是我常用的功能,這樣還有必要訂閱?」、「ChatGPT在我母親的抗癌過程中幫助很大,現在卻不能用了」,還有人質疑ChatGPT是否打算另闢付費功能,質疑未來可能出現醫療版、金融版、法律版之類的GPT。

    面對外界質疑聲浪,OpenAI發言人澄清,此舉並非全面封禁,而是要劃清「資訊(Information)」與「建議(Advice)」的界線。發言人強調,ChatGPT仍是幫助人們理解健康與法律資訊的絕佳工具,但被重新定義為「教育工具」,而非扮演「專家」或「顧問」,此次更新是出於「使用者安全」與「責任風險控管」考量,以避免模型在未經專業審查下,做出可能導致誤診或財務損失的解答。

    《Financial Express》指出,ChatGPT此舉可能出於法律責任或監管壓力考量,隨著ChatGPT被越來越多人用來查詢健康症狀、法律權益或投資建議,若未經專業審查就做出解答,可能導致誤診、錯誤法律行動或財務損失,致使OpenAI乾脆劃清界線以降低風險。
    駱肇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