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資料照,廖瑞祥攝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今天表示,公司電線電纜訂單滿手,部門忙碌加班出貨,盼能協助台電加速強韌電網建設。被問及對缺電看法時,沈尚弘指出,台灣現在不缺電,但能源要擔心的是「未來10年」問題。
他說,以台灣每年GDP成長2%估計,換算約五、六年就會用完10%備轉容量,能源建設必須超前規劃,現在就要注意開發新的電源。
大亞集團(1609)今舉辦「2025鳳凰花論壇」,首次移師台北,近300位來自企業、學界、非營利組織與青年世代齊聚,聚焦「從土地到海洋、從流域到建築」的永續實踐。論壇以「把雙手弄髒,把家園變美」為核心精神,邀集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媽祖魚保育聯盟、海湧工作室等在地團體分享第一線成果。
沈尚弘會前表示,8 月底再接獲台電161kV標案,目前電線電纜部門訂單滿手,員工加班趕工,短時間內要交付產品,盼能協助台電加速完成強韌電網建設。漆包線事業則因美國關稅而間接受挫,大亞雖無直接外銷,但部分客戶若有銷美業務,就會受到關稅影響。
在綠能布局方面,大亞旗下已有73座太陽能電廠、207MW裝置容量,並積極推動雲林麥寮漁電共生及台中龍井儲能案場(一期100MW、二期75MW),將在兩年內陸續上線。至於受風災影響的台南七股案場,目前三處中已有兩處完成修復,剩餘區域也恢復六至七成,預計將陸續投入運轉。
會中被問及台灣是否缺電議題,沈尚弘說,台灣現在不缺電,但能源不是今天的問題,而是未來的問題,以台灣每年GDP成長2%估計,該擔心的是未來「有沒有開發新的電源」,他認爲台灣仍須及早規劃開發小水力、地熱、太陽能、離岸風電甚至先進核能等多元電源,每一項能源都需要長達五到十年開發期。
沈尚弘也指出,綠電躉購制度仍有助推動再生能源,台電自身也是碳排大戶有綠電需求,而台電目前收購綠電的價格其實遠低於民間行情,外界應理性看待台電的角色。
被問到漁電共生政策利弊,沈尚弘指出,所有業者做重大投資都非常慎重,大部分都不會去「假養魚」,但政府為了防止真種電、假養魚,過度要求必須符合種種養殖標準,反而影響漁民自主,漁民過去從沒被要求「該怎麼養」,但最後要負責的卻是廠商,造成進度延宕,演變到最後可能變成兩手一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