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創公司Astranis與中華電信合作,預計明年第三季在台灣提供microGEO高軌道微同步衛星服務。截自Astranis YouTube
中華電信近年來不斷擴大衛星投資,2023年與歐洲 Eutelsat OneWeb 簽署低軌衛星服務獨家代理,2024年則與盧森堡衛星服務商 SES 簽署中軌衛星服務代理,本月中旬甫宣布注資美國 Astranis Space Technologies 新創公司1.15億美元,加速高軌衛星布局。至於為何沒有與全球最大低軌衛星營運商 SpaceX 旗下星鏈服務(Starlink)合作,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坦言,這是政策面議題,並非技術上無法達成。
中華電信與數發部去年開通太平島上的SES中軌衛星訊號網路服務。太報資料照
簡志誠近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中華電信擴大高、中、低軌衛星布局,是為了強化網路韌性,倘若海纜斷掉,就能以微波、衛星頻寬來備援。本月投資的 Astranis microGEO 是高軌道的微同步衛星,最快年底發射,預計明年第三季上線提供服務。它的體積只有一般高軌道GEO衛星的十分之一,但頻寬卻提升到5~10倍。「要讓我們在空中的頻寬愈來愈多,這就是中華電信一直投資衛星的原因」。
此外,中華電信與新加坡電信的合資公司,在2011年發射 ST-2 高軌衛星,服務範圍包括亞洲、印度、地中海及中東,發射至今迄今已逾14年。2023年再注資約70億台幣投入 ST-X 接續衛星計畫,預期2027年發射。
談到低軌衛星布局,目前全球幾家最大的低軌營運商包括馬斯克旗下的星鏈,以及英商 Eutelsat OneWeb,亞馬遜旗下的 Project Kuiper,還有加拿大的 TELESAT 四家。「中華電信每一家都去談過」,他透露與星鏈「已談了很多年」。
他進一步點出,星鏈在全世界各地的政策不太一樣,他們不願意落地,在有電信監理的國家,比較不容易落地提供服務;「這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受限於法規」。
SpaceX曾公開表示,星鏈無法進入台灣,是因為沒有許可證,無法合乎台灣政府法規。圖為SpaceX執行長、全球首富馬斯克。路透社
依我國《電信管理法》相關規定,低軌衛星執照申請者應為電信事業,董事長應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外資直接持股不得超過49%,直接及間接持股不得超過60%,且不得有大陸地區投資人投資。
簡志誠坦言,「後來我們才去找第二大的 OneWeb 合作」,只是 OneWeb 第一代(Gen 1)地面站位於日本、泰國、關島3處,這3個地點是無法改變的,若再更動,它的衛星角度會不同,但衛星早已發射完畢,更動地面站又是一筆浩大工程。「因此,希望 OneWeb 第二代(Gen 2)能在台灣設立地面接收站」。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說,低軌衛星發射技術愈來愈先進,以前一支火箭只能攜帶一顆低軌衛星,現在一支火箭可攜帶30顆。戴嘉芬攝
簡志誠還說,中華電信每次跟國際衛星服務業者談判,都會強調希望對方能在台灣設立 Gateway(低軌衛星閘道站;俗稱地面接收站),簡單來說就是「落地台灣」,「如果這些合作業者在別的國家落地,我們就要多拉一條海纜線回台灣,這樣不是太辛苦了!」包括最近投資的 Astranis,也要求他們在台灣落地。
提到政策面,政府也持續適度開放。數發部今年2月公告修正「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首度開放衛星行動通信頻譜(包括 Inmarsat、Thuraya、Iridium、Eutelsat 及 SES 等16組衛星星系落地申請),並新增開放8個衛星固定通信頻段(包括 Starlink、OneWeb 等30組衛星星系落地申請)。數發部強調,在符合我國法令下,業者可隨時提出申請。
簡志誠強調,與 OneWeb 的合作,能讓台灣上空的頻寬達到1.2G。「但嚴格來講,1.2G是不夠的」;用最糟糕的情況來假設,如果某天,我們所有海纜都無法聯外,僅靠這1.2G的頻寬當然不夠。所以,中華電信持續與其他低軌衛星服務商如 Kuiper、TELESAT 洽談,陸續都有進度,希望建置更多的頻寬讓台灣所有企業、家戶使用,也幫助台灣建立網路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