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Q1碳信用淨發行量吃緊  優質碳權潛藏上漲壓力

2025-04-24 17:36 / 作者 陳俐妏
今年Q1碳信用淨發行量吃緊 優質碳權潛藏上漲壓力。資料照
Sylvera最新一季的全球碳信用市場報告顯示, 今年第一季碳信用發行量為5,563萬份,與同期到期量相比,淨發行量的差距僅有1.9%,遠低於2024年同期51.8%的差距,顯示市場供需進入緊平衡狀態。供給需求相對吃緊是近年來罕見,目前企業對碳信用需求穩定,一旦需求增長,易推升碳信用價格。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今(24)日舉辦一場「4P翻轉綠色動力」的研討會,除全球碳資訊暨評級專家-Slyvera和台灣產學者界,就減碳創新科發表專題演講。Sylvera研究團隊指出,2025年第一季的碳信用市場呈現以下四大趨勢:

1.碳信用淨發行吃緊:碳信用發行量為5,563萬份,到期量為5,456萬份,兩者相差 1.9%,
2.REDD+到期量仍居高:與過去七年一樣,REDD+ 專案仍然是第一季到期數量最多的專案類型,共 1,596 萬個,佔專案類型的 31%
3.廢棄物管理專案到期比例創新高:2025年第一季到期比率為 10%,占碳信用到期的比例達到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
4.市場結構逐漸趨於短期化與流動性導向: 3-5年的天期是碳信用市場主流,從2021年以來3-5年的碳信用占比從32%增加為60%。

TCDD與Sylvera也共同發表「界定碳信用品質《Defining Carbon Credit Quality》」,這份聯合報告的案例分析,可以發現不同類型專案的碳品質及其效益存在重大差異。TCDD和Sylvera所提出之評估框架,可廣泛應用於臺灣本地的碳減量專案,尤其森林碳匯從基線設定、碳量監測到額外性分析,在本地性之外,也依循國際標準,確保每一公噸碳匯皆有據可查,提升其國際可信度。

TCDD理事長黃釗盈表示,Sylvera評級體系凸顯高品質碳權並非侷限於某單一類型,而取決於執行準則的嚴謹度及項目數據的透明度。這些洞見印證TCDD導入國際評級機制的重要性,藉由客觀分數和分析,市場參與者可以識別出真正高品質的碳權專案,以避免被低品質、誇大減量效益的專案所誤導。

今天與會的台達電副經理周志宏指出,儘管碳盤整和查證繁複雜,但目前台達電集團的全球碳盤都已提前達成。內部碳定價制度將有助於企業減碳,台達內部碳定價300美元,為降低繳交碳費,各部門都會努力減碳,一年收到幾十億新台幣,帳務顯現在管理報告跟關鍵績效指標(KPI),汰換設備、投資能源等改善體質措施顯現在財報中。目前致力讓2030要達成RE100超前達成。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