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鏈「囤貨大作戰」Q2啟動。路透社
美中關稅大戰劇本難測,川普拋出關稅豁免90天消息後,美國海關11日再公布免稅編碼,大家想到的電子產品均在列,但電子產業囤貨潮已起動,面對關稅海嘯壓力測試,不等神山台積電展望,電子業先迎來超級急單,整個供應鏈動起來,啟動「囤貨大作戰」,特別是中國面臨斷貨危機,所有料件先囤貨1個半月再說。
投資人與科技業4月上旬大洗三溫暖,美國海關公布免稅編碼,11日公布的免稅編碼,有望讓大家鬆口氣,因回溯免除筆電、晶片等高科技產品關稅,幾乎涵蓋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
面對關稅難測,供應鏈已經啟動備貨戰略,先前中國出口的供應鏈,之前加上空運已經囤貨約1個月,中國外其他地方90天還內囤,目前的策略是先多囤1-1.5個月,再觀察後續關稅策略的發展。
由於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達1,114億美元佔總出口23%,以電子資訊輸美792億美元為大宗, 其中,顯示卡、伺服器、網通所占金額比例最高,當中伺服器占總出口比重更達74%。雖然11日再免稅編碼公布,但研調機構仍沙盤推演後續關稅因應。
富邦投顧調查顯示,根據 USMCA(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普通伺服器還是 AI 伺服器都可循此途徑,即在任何地方進行 L6 組裝,將 L6 主機板送到墨西哥進行 L7~L10 組裝,更改 HS 編碼,然後將最終產品運往美國,應可以避免被徵關稅。
富邦投顧調查也指出,墨西哥擁有較大產能台廠,包括鴻海、緯穎和英業達可以從中受益。而那些在美國擁有更多產能的企業,如廣達和緯創,則可以在台灣進行 L6 組裝,然後直接運往美國進行後續組裝,透過關稅預計將小於 10%,將可低先前的預期。
但富邦投顧也強調,仍必續繼續關注相關法規,因為關稅率隨時可能發生變化。雖然關稅對伺服器產業(包括普通伺服器和AI伺服器)的影響較小。但後續整體經濟影響下,因此將一般伺服器、AI伺服器的出貨量增長預估,分別從年增4%、60%,下調至持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