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回來了!滙豐:全球股優於債 看好亞股和台灣科技股

    2025-01-13 12:10 / 作者 陳俐妏
    滙豐銀行2025年第一季投資展望,資料照
    川普重回白宮,全球股市進入劇烈震盪。滙豐銀行建議對全球股票持相對較高比重配置,對全球債券持中性觀點,並透過挑選債券以創造穩定收益。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不明朗因素,可考量加强多元資產配置,並繼續相對看好美元。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股票報酬會優於債券,債券市場展望會優於現金,現金偏低配置。AI需求帶動,支持繼續看好亞洲和台灣的科技股。

    滙豐銀行預期,全球股票的報酬表現可能會優於債券,而債券的表現可能優於現金。多個成長引擎支持全球經濟表現,將為市場增添動力和投資機會。滙豐銀行預計,由於印度和東協國家成長強勁,加上中國不斷加大政策刺激措施的力道,2025 年亞洲 (除日本以外) 的經濟成長可能保持在4.4%,遠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2.7%。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多元資產投資策略將於2025年繼續維持理想表現。儘管美國新政府的政策調整可能將為全球貿易和當地財稅政策帶來不明朗因素,但減稅和放鬆監管可能有利於美國資產,支持偏高比重配置美國股市和全球股票,以及看好美元的觀點。我們增持英國、日本、印度和新加坡股票,因為這些市場具備良好的成長前景和風險報酬率。

    聚焦美國可能出臺的關稅和移民政策,范卓雲分析,美國新政府的關稅和移民政策為通膨前景增加不確定因素,而且債券利差縮小,已在美國大選結束後下調全球投資級債券至中性觀點,並在利率波動加劇的情況下專注於主動型債券策略。預計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不明朗因素,將推動市場降低罕見重大損失風險和分散投資組合的需求。

    雖然近期聯準會放鷹,但滙豐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於今年3月、6月和9 月分別降息一碼。到今年9月,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將降至3.50%-3.75%,

    滙豐釋出今年首季優先投資策略
    (1) 掌握有利政策和AI科技創新推動盈餘成長的機會
    (2) 抗衡現金利率下跌的多元資產和主動型債券策略
    (3) 追尋轉型中亞洲本土市場的韌性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指出,雖然科技板塊的盈餘成長率因基數較高將會減慢,但受惠全AI推升科技獲利,預期2024和2025年台灣和南韓半導體產業仍將維持高速成長。數位元自動化和AI越來越互相配合,帶動全球對高端晶片和硬體的需求成長,繼續看好亞洲和台灣的科技股。

    何偉華預期,中國今年將會推出更多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以應對2025年在全球市場不明朗因素下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滙豐銀行預計,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將從2024年的4.9% 放緩至2025年的4.5%。對中國和香港股票保持中性觀點,並偏好內需驅動的行業龍頭。市場下一步需要密切關注的關鍵決策會議將是今年3月召開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市場將在有關會議中尋找刺激經濟政策的重要信號。


    亞洲應對世界新秩序下的主要的四大投資主題,以掌握亞洲最具吸引力的成長和收益機會。
    (1) 亞洲國內行業翹楚
    看好依賴內需、受美國市場影響有限的亞洲優質公司。在中國市場,看好估值具有吸引力的優質網際網路龍頭股,這些企業的獲利前景高於行業平均,股東報酬率持續提高。持續的通貨再膨脹趨勢和大幅上漲的薪資有利日本消費企業。具備韌性的亞洲本地翹楚為投資人提供相對安全的避風港,以抵禦美國關稅風險,預計內需主導企業的表現將超過倚賴美國市場的出口商。

    (2) 提升亞洲股東報酬
    日本、中國和南韓的公司治理改革獲得積極進展,預計2025年亞洲 (日本以外) 的盈餘成長將推動 7% 以上的股息成長,日本的股息成長將在 9% 以上。新加坡和印尼的股息率高達 4.2%,香港和馬來西亞為 3.9%,相對全球只有1.8%。看好高股息的優質中國國有企業、香港的保險、電訊和房地產股,我們也看好資產負債表強勁的香港房地產開發商。

    (3) 印度與東協崛起
    印度市場2025年預測獲利成長16%,股東權益報酬率維持在高水準,當地投資人資金持續流入本地股市,因為印度股市主要由國內因素和本地需求驅動盈餘成長,使其具備強大韌性,能夠抵禦美國的關稅風險。在東協方面,與其他亞洲市場相比,新加坡在關稅風險下具有防守性優勢,尤其是在其可觀的股息率支持下。

    (4) 優質亞洲債券
    預期亞洲主要央行有空間在今年内降息,有利區內的優質債券。看好亞洲美元投資等級公司債券、亞洲金融債券、印度和印尼本幣債券、印尼優質美元準主權投資級債券,以及中國科技公司債券。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