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蕭美琴受「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在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下赴歐洲議會,在年會中發表演說後返台談話。李佳穎攝
副總統蕭美琴應邀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布魯塞爾年會,並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創下我國副總統訪問非邦交國的國會的記錄。涉外人士透露,外交體系籌備1個多月,面臨中方施壓,但幸獲國際友人協助,全程保密到家,原本蕭美琴還以為是視訊演說,直到最後才得知將親赴布魯塞爾現場。
蕭美琴是應IPAC歐洲議會共同主席蕾斯曼(Miriam Lexmann)及愷達(Bernard Guetta)邀請前往。兩人去(2024)年都曾訪台,並與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凱勒(Michael Gahler)、對中國關係代表團長安格魯(Engin Eroglu)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當詮釋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及對台灣持續軍事挑釁」決議,並獲得壓倒性票數通過,展現挺台的高度跨黨派共識。
外交官員說,外交部長林佳龍自1個多月前獲悉IPAC擬邀請我國蕭美琴與會演說的訊息後,旋即向總統賴清德報告,並獲全力支持,賦予外交部這項歷史性的重大任務,他親自主持專案會議,還設下明確目標「讓蕭美琴順利走進歐洲議會演講,說明台灣可為國際社會做出的貢獻」,成功為元首外交創新猷。
官員透露,由於事涉機敏,此案在全程高度保密下力洽,務求確保蕭美琴順利成行,因此直到行程規劃完備、獲得相關單位許可且由外交部和駐外館處評估「亮綠燈」後,才正式向蕭美琴報告,甚至在賴清德親自主持專案行前會議之前,蕭美琴都以為將透過視訊方式演說,直到最後階段才得知將親赴布魯塞爾會場。
官員指出,外交團隊早有預期中國將以各種方式向歐方施壓,在籌備過程中林佳龍與賴清德保持密切聯繫、多次回報專案進度。據了解,籌備期間一度傳出中方已掌握相關動態並向歐盟提出抗議,中方在正式活動前似乎嗅出端倪,使得外交團隊懷抱忐忑心情、戒慎恐懼,深怕行程曝光功敗垂成,甚至先遣團隊遭遇無人機侵擾比利時領空,造成機場一度關閉,所幸最終一切順利。
擔任IPAC比利時共同主席的比利時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范荷芙(Els Van Hoof),特別在蕭美琴一行人抵達比利時時接機歡迎。范荷芙方於10月底率領跨黨派訪團來訪,訪團在台期間晉見賴清德總,拜會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另外,范荷芙還與2位國會友台小組共同主席古哈(Philippe Courard)及哈斯肯(Wouter Raskin)出席2025福爾摩沙俱樂部台北年會。
官員進一步指出,專案過程中,外交高層與洽談對口持續研議相關安排,過去台灣在交涉高層訪歐行程時,往往面臨對方基於諸多考量委婉表達難處,然而這次國際友人不僅未表示為難,甚至主動詢問「有何處能提供協助」,可視為台歐關係實質進展的重大訊號,這一切也都有賴林佳龍就任以來至今4次出訪歐洲的鋪陳。
據了解,賴清德向外交部下達「打團體戰、精銳盡出」的指令,盼以此概念讓台灣的聲音在世界被聽見,並表示,「只要有機會,務必全力促成前總統蔡英文、前副總統陳建仁以卸任元首身分出席國際場合。」官員認為,蕭美琴現身在歐洲議會,除了達成過去難以想像的外交突破成果之外,也拓展未來台灣「元首外交」的更多可能性。
蕭美琴曾於去年3月以準副總統的身份低調訪問歐洲,包括捷克、波蘭、立陶宛和歐盟總部所在的比利時,當時曾於捷克遭中國人士跟蹤而險些發生車禍,且傳出於德國南部轉機時遭拒絕入境,但是當時外交部回應,訪歐往返均是經由德國法蘭克福轉機,相關行程安排和路線規畫以便捷、舒適及安全為最主要考量。
IPAC是成立於2020年的目前共有43國國會及歐洲議會、近300名跨黨派國會議員參與,台灣在去年正式成員會員國,由民進黨立委范雲、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擔任代表。IPAC去年在台北舉辦年會,會中通過呼籲國際社會反制中國扭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範本,已成為多國議會友台提案的基礎,是台灣對抗中國「法律戰」的重要國際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