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羅一鈞署長頒發卓越貢獻獎獎座予花蓮縣光復鄉衛生所績優關懷員楊建盛關懷員。因受風災影響,楊建盛未能親自出席,由其子楊爵代為領獎。疾病管制署提供
疾管署今(9/24)日共同舉辦「都治計畫20週年績優關懷員表揚典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名得獎者是花蓮縣光復鄉衛生所績優關懷員楊建盛,然而因受風災影響,楊建盛未能親自出席,由其子楊爵代為領獎。
來自花蓮縣光復鄉的楊建盛,因親身經歷家人受結核病折磨的痛苦,選擇投入防治工作。20年前,他的妻子因未能按時服藥完成療程,病情不斷惡化,不僅將結核病傳染給3名孩子,最後更不幸因病離世。這段沉痛的經歷,讓他立下決心「將心比心」,成為都治關懷員。
多年來,楊建盛騎著摩托車,穿梭光復鄉各角落,陪伴結核病患者按時服藥,協助許多位病人完成治療,發揮了關懷員在結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關鍵角色;結核病是可透過規律服藥完全治癒的疾病,但療程通常需時6至9個月,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甚至長達18個月,若病患未按時服藥,或因為副作用而中斷服藥,便可能治療失敗,甚至傳染給家人。
疾管署及中華民國防癆協會今日共同舉辦「都治計畫20週年績優關懷員表揚典禮」,由疾管署羅一鈞署長與防癆協會余明治理事長,共同表彰關懷員的卓越貢獻,典禮特別邀請20年前,計畫創立初期的重要推手,衛生署侯勝茂前署長、疾管局郭旭崧前局長等共襄盛舉。
疾管署指出,「直接觀察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核心結核病防治策略。我國自2006年接軌推動以來,透過公共衛生人員、醫療院所及個案管理師合作,並結合專業訓練的關懷員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的陪伴服務,確保患者完成治療;2008年起更擴大涵蓋至潛伏結核感染者。目前全國已有超過600位關懷員,每日肩負送藥與陪伴服藥的任務。
計畫成效亦相當顯著。2024年我國結核病新發生率降至每10萬人口26例(6,141人),與2005年推動前的每10萬人口73例(16,472人)相比,累積降幅達63%。疾管署強調,關懷員的日常陪伴不僅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更有效降低抗藥性結核病風險,阻斷社區傳播。
今年適逢計畫邁入20週年,典禮以「都治守護20年,愛與關懷每一天」為主題,首度頒獎表揚60位優秀關懷員,涵蓋送藥關懷員、行政關懷員以及抗藥性結核病醫療照護體系的專責人員。
疾管署長羅一鈞致詞時表示,都治能落實,正是因為第一線關懷員不畏風雨、使命必達,並始終以病人為中心給予支持與陪伴。他也感謝所有防疫夥伴多年來的努力,並指出隨著「雲端都治」遠端關懷的導入,服務更具彈性便利,但核心精神不變,未來將持續兼顧民眾需求與人員安全,攜手守護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