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啓明:美關稅政策影響國際減碳態度「對台灣是轉型契機」

    2025-04-24 18:49 / 作者 陳祖傑
    總統賴清德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4/24)天召開第4次會議,環境部長彭啓明在報告「出因應變局,掌握綠色轉型契機」時表示,美國新關稅政策確實影響國際減碳態度,但政府淨零目標不變,而且這次是台灣轉型的機會,政府會協助所有產業進行雙軸轉型,提高競爭力。

    彭啓明首先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的第一天就簽署行政命令,退出「巴黎協定」,對全球減碳行動造成一定影響。他認為,對台灣而言,半導體與綠能零組件都有機會可填補市場需求,所以台灣需開發新市場並提升技術競爭力。

    談到川普新關稅政策,彭啓明指出有三大影響,首先是全世界供應鏈會受到阻礙,尤其是綠能設備,比如太陽能面板、電池、電動車等減碳產品的進口成本上升,而目前全球多仰賴中國生產的低價綠能設備,美中對峙將讓全球能源轉型速度放慢。

    彭啓明說,第二個影響是全球綠能投資的信心、企圖會受挫,因為關稅政策造成市場不確定性,讓企業、投資人延後,甚至減少對低碳技術的投資。另外碳市場與綠色金融工具如碳權、綠債的波動性增加,觀望氛圍濃厚。他表示,第三個影響是化石燃料開始有競爭性,因為油價受美國主導及經濟衰退預期而下跌,所以天然氣未來會比較便宜,的確會降低國際社會轉型的誘因,這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對此,彭啓明提出三大因應作為:首先,淨零目標不變,如果產業遇到衝擊,政策一定會滾動調整,因為目前還不知道關稅談判的最後結果,但是政府一定會協助所有產業面對關稅挑戰,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減碳也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所以政府會全力幫助產業找到最好的方式。他說,台灣是全球重要的產業供應鏈,將朝向綠色低碳供應鏈方式做出差異化、受到嚴重衝擊的產業,提供專案輔導協助。

    彭啓明接著說,這次關稅挑戰其實是一個轉型的機會,未來希望讓台灣所有產業進行雙軸轉型,提高競爭力,而國際的氣候談判已經30年,即便有減碳速度放緩期,但始終沒有任何回頭路,所以政府有信心持續進行。在第三點,他表示,全方位綠領人才培訓,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預期可以協助年輕人找到新的工作機會,如果供應鏈重組、勞工受到衝擊,政府會提供綠領轉職機會。

    另一方面,彭啓明指出,政府未來會推動台版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保障業者不會遭受國外高排碳產品進口的不公平競爭,近期就會邀集相關部會及產業公會進行研商,規劃鋼鐵、水泥等高碳洩漏產品進行碳排試申報。
    陳祖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