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啓明在日本知名公廁前打卡。截自彭啓明臉書
許多國家的公共場所配有乾淨公共廁所,有特色的公廁更成為旅客拍照打卡的地標。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台灣的公廁還有進步空間,環境部協助督導列管全台灣將近4.5萬個公廁,正鼓勵升級朝向更好的方向中,「這個重要性不亞於淨零、氣候變遷或循環經濟」,但也需要每位如廁國人建立起高水準的如廁文化。
彭啓明春節假期間赴日,他昨(2/1)日於臉書分享,如果有去到日本,有機會可以去看看東京涉谷附近有17個非常特色的公廁,這是由安藤忠雄、伊東豐雄等設計師所設計,非常有創意,例如透明的廁所、造型非常有藝術感,在裡面如廁非常舒服,已經成為國際的知名景點。整個廁所的設計、管理與清潔維護都非常到位,很值得學習。
彭啓明指出,台灣很多地方仍保留蹲式馬桶,不過對上了年紀的朋友會很辛苦;或是外國人,就不知道怎麼上廁所,也很多人覺得公共的坐式很髒,但如果清潔夠好,其實比民眾家中的還乾淨。
彭啓明表示,這幾年台灣的公廁有很大的進步,但也都還有進步空間。更需要每位如廁的朋友,建立起高水準的如廁文化,例如自己弄髒自己清,如遇清掃人員,說聲「真乾淨,感謝您」,以深植如廁文化與行動實踐。
彭啓明強調,環境部協助督導列管全台灣將近四萬五千個公廁,正鼓勵升級朝向更好的方向中,這個重要性不亞於淨零、氣候變遷或循環經濟。也非常感謝許多民間團體或公廁提供單位已經看到公共廁所的重要性,想一起創造公私協力合作打造更好的如廁文化,每個人多一點關心與付出,累積起來的正向力量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