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級巡防艦承德軍艦(舷號1208)換上新型師匠300型3D雷達,是執行「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首艘艦,海軍斥資新台幣431億餘元,對6艘康定級艦進行戰系提升,換裝雷達丶華陽垂直飛彈發射系統及防空丶反艦飛彈。諸葛風雲提供
中共海軍近20年以「下餃子」般的速度造艦,已造成兩岸水面艦數量嚴重失衡。台灣為提升30年前向法國購買的拉法葉級(康定級)飛彈巡防艦戰力,向國際軍火大廠貝宜系統採購英國現役「師匠300」(ARTISAN 300)3D相位陣列雷達,上週已安裝於「承德軍艦」。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蘇紫雲指出,康定級巡防艦更換又稱997型的新雷達後,能在三度空間更清晰偵測目標,搭配裝填32發「海劍二」防空飛彈的華陽垂直發射系統,將使康定級防空戰力超越美國派里級,提供強大艦隊防空能力。
海軍為提升康定級(拉法葉級)飛彈巡防艦戰力,採購英國現役的貝宜系統「師匠」300型3D相位陣列雷達(ARTISAN 300),2025.4.10已裝到承德軍艦 (舷號1208)。諸葛風雲提供
康定級飛彈巡防艦「康定級戰鬥系統性能提升」計畫前進一大步,台灣向跨國大廠貝宜系統(BAE SYSTEM)採購「師匠300」(ARTISAN 300)3D(又稱997型)相位陣列雷達,4月10日已有軍事迷在南部目擊,新雷達已經裝到海軍「承德軍艦」(舷號1208),達到重要里程碑。
台灣1991年8月與法國海軍造艦局(DCNS)簽約,建造6艘拉法葉級(La Fayette-class frigate)飛彈巡防艦,海軍則命名為「康定級」。當時配備的是法製「木星二號」雷達,1996年5月首艦「康定軍艦」(舷號1202)成軍。康定級巡防艦服役近30年後,已明顯跟不上當前共軍的威脅,因此需要換新雷達,才能偵測敵方目標並整合戰鬥系統。
海軍S-70C(M)-1反潛直升機吊放聲納並投下煙霧彈標定潛艦位置。吊放式聲納為能偵測躲藏在逆溫層「陰影區」的敵方潛艦。圖為2022年7月漢光38演習與海軍康定級艦協同操演海空聯合反潛作戰。
當時台灣海軍購買拉法葉級巡防艦時,並未購得法製武器,而是接艦返回台灣後再由中科院裝上76快砲、海欉樹防空飛彈以及中科院研製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由於康定級(也就是拉法葉級)服役時間已超過30年,武器與雷達等射控系統皆已老舊,海軍在目前以「不對稱作戰」為建軍思考的指導原則下,除了建造防空型與反潛型兩種輕型巡防艦之外,並無建造3000噸級以上主力作戰艦的計畫,因此必須對康定級巡防艦進行提升。
海軍經研究後推動「康定級戰鬥系統性能提升」建案,獲得編列預算,從2022年起至030年編列431億5990萬元預算,進行6艘康定級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核心為法國海軍集團提供的法製戰鬥管理系統,換裝新的搜索雷達,以及將原本4聯裝、彈量僅12枚的「海欉樹」防空飛彈,改為裝載於「華陽」垂直發射系統的32枚「海劍二」防空飛彈,射程可達30公里左右。
不過,先前曾有人建議,可以採用中科院研製的「海蜂眼雷達」(CS/SPS-2B)來取代「木星二號」(DRBV-26D, Jupiter-II)長程對空/平面二用搜索雷達,「海蜂眼雷達」屬於被動相位陣列雷達,也就是「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Pass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PESA)。
海軍為提升康定級(拉法葉級)飛彈巡防艦戰力,採購英國現役的貝宜系統「師匠」300型3D相位陣列雷達(ARTISAN 300),2025.4.10已裝到承德軍艦 (舷號1208)。諸葛風雲提供
但軍事專家諸葛風雲指出,貝宜系統(BAE SYSTEM)將16個固態的發射模組裝在ARTISAN 300型3D雷達掃描天線後方,不需要導波管,採用扇型設計的多波束平面陣列雷達,因此更為緊湊,重量就能獲得控制。而且,由於是以多波束的扇型掃描方式,掃描時成為一個扇形的掃描面,既不是PESA、也不是「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AESA),且是以電子控制穩定技術,在艦艇晃動時,透過電子控制發射與接收波束的垂直角度,這解決了維持雷達水平所需要的傳統液壓或電動的補償機構,讓ARTISAN雷達在海浪中保持穩定的運作。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指出,軍艦上的搜索雷達就像眼睛一樣,康定級巡防艦從原本的木星二號換裝用英國海軍現役的ARTISAN 300型3D雷達之後,第一個優點是可以看得更清晰,可以有3-D的立體效果。因為搜索掃描方式從原本的2-D(2度空間)擴展為3-D(3度空間)。以前舊型的木星二型雷達雖然看的比較遠、達到360公里左右,可搜索到飛機或威脅目標過來的方位,但是沒有高度。現在裝上「匠師」(ARTISAN)300型雷達(也稱為997型),搜索距離雖然比較短只有兩百公里,但掃描是3D的,可以知道目標的高度跟方位, 這對於區域防空作戰是非常重要的。
康定級飛彈巡防艦上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是主要反艦武器。資料圖為2025.3.20日,海軍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於宜蘭縣蘇澳軍港,開放民眾參觀雄風飛彈發射箱。路透社
第二個優點是就是「師匠」(ARTISAN)300型雷達屬於相位陣列雷達,所以它在解析度還有抗干擾的能力是遠遠超過木星二型雷達的。因為它比較不容易被電波從「旁瓣」入侵雷達系統,提高了電戰對抗的能力,而且ARTISAN 300相位陣列雷達是用波束控制的技術,所以對於可疑的匿蹤目標(雷達上「隱形」) 也有比較高的發現機會。就像玩戰術手電筒,可以用閃光照大範圍,看到可疑的目標的時候,就把焦距調下專門變探照燈,只照一個特定的目標。
美國海軍以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發射海麻雀防空飛彈。據了解中科院「華陽」垂直發射系統與MK-41同級,將裝在性能提升的康定級巡防艦。摘自美國海軍X平台
康定級巡防艦另外一項戰鬥性能提升重點,就是改用世界主要強國海軍都已採用的飛彈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 VLS)。不過,並非採用美製Mk 41,而是採用中科院研製的「華陽」垂直發射系統,以發射國造海劍二型防空飛彈,甚至是被稱為「海弓三」的艦載型天弓三型飛彈,蘇紫雲認為,此項垂發系統與防空飛彈的升級,可以一舉把康定級從海軍防空戰力最弱的一級作戰艦,提升到第二位,超越成功級(派里級)巡防艦,僅次於基隆級(紀德級)驅逐艦。
中科院進行海劍二型防空飛彈與華陽垂直發射系統測試。摘自中科院影片
有傳聞指軍方有意將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整合到華陽垂發系統,不過蘇紫雲指出,技術上原本的艦射型雄三飛彈可能無法塞進去,因為飛彈直徑尺寸跟折疊翼的設計不同。如果雄三飛彈要能放進華陽垂發系統的話,現在可能有機會了。因為從空軍 IDF搭配的空射版雄三飛彈(雄贄)來看的話,它嘗試縮小彈徑才可以掛上飛機,所以雄三應該嚴格講就是「雄三」二型了 就是空射版跟垂直版是有機會的。
海軍為提升康定級(拉法葉級)飛彈巡防艦戰力,採購英國現役的貝宜系統「師匠」300型3D相位陣列雷達(ARTISAN 300),2025.4.10已裝到承德軍艦 (舷號1208)。諸葛風雲提供
整體而言,康定級巡防艦的戰鬥系統提升計畫如果在2030年完成6艘的話,蘇紫雲認為,配備海劍二型飛彈、垂直發射每秒1發的火力,可以讓擁有6艘康定級艦的海軍124艦隊戰力大幅提升,即使未能達到「區域防空」的程度,但可讓康定級提升到具有「艦隊防空」的能力,也就是除了保護本艦,還有保護友艦的火力大幅增加。
此外,這次ARTISAN 300型雷達可以說是英國首次出售現役的雷達裝備給台灣,蘇紫雲認為,此舉政治意義非常大,這反映出英國對台灣的軍備出口愈來愈友善。除了國造海鯤潛艦先前英國政府公開說,有出售潛艦裝備給台灣之外 這個師匠雷達也是英國23型(Type 23)飛彈巡防艦與一些北約的船艦使用的 ,反映英國對台灣的友善態度,那相對的歐盟的軍備出口,應該未來有機會再進一步的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