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π型人才不夠看!教育部推「跨領域學士」 可選修4大專長,最快下學期上路

    2024-09-03 20:04 / 作者 曹岡陽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資料照片。陳品佑攝
    AI浪潮讓科技快速更迭,不少學生也決心朝科技人才邁進,但人文學科就一定比較劣勢嗎?為了培育更符合未來產業需求的人才,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天(9/3)首度透露,教育部首次在大學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生除原科系外,還可同時選修AI等領域課程,只要達到規定學分後,畢業證書標明專長領域,目前5所國立大學參與,最快下學期推動。

    葉丙成今參與陽明交通大學主辦的「AI與人文的取捨:台灣高教的未來與挑戰」論壇,指出教育部預計自113學年第2學期起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有幾所指標型大學試辦,學生可在大學期間於4個領域各修18個學分,在畢業證書上以跨領域學士畢業。

    葉丙成說明,雖然目前各大學有輔系,但學生只有兩項專長,AI時代來臨,學生必須具備更多跨領域專長,加上國外也有大學推動跨領域學士,所以教育部邀集陽明交大、政大、師大、成大、中央等大學參與,一起來思考如何推動「跨領域學士」。

    葉丙成也進一步說明,現有的輔系是「π型人才」,有兩隻腳,「跨領域學士」則是讓學生有更多隻腳,學生除了修原本考入的科系課程外,可以另外再修其他科系的課程,像是學生可修AI、經濟、心理與文學領域課程,每一個領域修滿18學分,未來學生畢業時,畢業證書上就會標明學生具備哪些領域專長。

    葉丙成表示,牛津大學2013年一份研究提到,在702種工作中,20年後高達47%會消失。AI趨勢下,會有更多工作會消失,故大家更關注如何培育下一代年輕人需要什麼能力。而所有國家都認為,最重要是培育下一代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下一代可以靠自己學習跟上時代,不會被淘汰。
    曹岡陽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