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中生林子祐開發的台灣地震預報App已破百萬下載。翻攝陽明交通大學臉書
近來地震頻繁,「台灣地震速報」App暴紅,至今已衝破百萬次下載,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開發者是年僅18歲高三生林子祐。消息一出後,獲得許多稱讚,卻也有些酸言酸語。他的教授爸爸昨忍不住在臉書表示,兒子是靠慢慢摸索才完成,並非天才,自己雖為土木系教授,但對這方面完全不懂,肯定的是兒子透過這次經驗,建立了自學的態度與自信。
林子祐的爸爸是陽明交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林志平,對於兒子開發的App獲眾人肯定,他備感驕傲,直呼「父以子為貴」,大讚兒子good job。不過,暴紅之後,難免會引來酸言酸語,甚至懷疑林子祐能開發成功,是因教授父親的協助。
林志平昨晚在臉書透露,關於兒子的報導,標題或說法難免誇大與聳動,「首先,兒子並非天才」,他只是對於這件事有高度的興趣,自己默默的投入,慢慢地摸索,最後讓他的App可以運行。這方面自己不懂,不知道它的難度,但覺得最重要的是兒子透過這次的經驗,建立了自學的態度與自信。
至於有人讚美App「比國家警報強,提早數十秒」,也是言過其實,要請外界原諒媒體吸引注意的用意。基本上所有的地震速報,資料來源都是氣象署,台灣的地震科學與觀測都做得很好,國家警報有官方與公信力的立場,因此發佈確實要比較謹慎。
他認為,防災是產官學都應該著力的,各有各的貢獻,學界進行相關科研,政府單位建置基礎資料、相關法規與政策,民間可以用政府的資料進行加值服務,以兒子的App為例,他只是提供了iOS簡易的通報,並讓使用者根據自己的意願設定要警示的震度,這樣的機制是使用者的自由意志,App也有免責聲明。
林志平說,由於氣象署地震資料處理第一時間計算震央與規模、推估到達使用者設定位置的震度,都會有不確定性。使用者有被告知不確定性,又根據偏好設定接收速報的門檻,這是個人的選擇,就像汽車保險,有人只選擇強制險,有人選擇甲式。「這一點就是我覺得的App開發接地氣的地方。」
他也坦言,一個高中生自發性的個人Project,還有很多改進空間,他雖然是土木系教授,但術業有專攻,「兒子做的東西我完全不懂」,只是借帳號讓兒子上架,提供電腦取代原來陽春的樹莓派。兒子的立意是良善的,但也還只是一個高中生,現在收到一些專家的聯繫,兒子有機會這兩三週課業忙完之後,可以向一些專家請益,讓整個機制與功能可以再強化。